恢复「单身」,斯巴鲁能否从小众走向主流? -k8体育

恢复「单身」,斯巴鲁能否从小众走向主流?,汽车市场向来风起云涌,新品不断,斯巴鲁这样薄弱的产品矩阵,性价比方面又不占优势,很自然就在竞争中慢慢败下阵来。

在汽车圈存在感越来越弱的斯巴鲁品牌,近日因为庞大集团退市的重磅新闻,再度回归大众视野。

不久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巴鲁中国”)发生多项变更。其中最重大的一项当属股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集团”)的退出,株式会社subaru成为全资控股股东。

在此之前,斯巴鲁中国股权分别由株式会社所持的60%和庞大集团持有的40%组成。此次变动意味着,斯巴鲁中国已完全交回到株式会社手里,在中国市场将由中外合资转向外国法人独资发展。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双方是否闹掰。毕竟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成绩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年销量仅有1万辆水平,今年也没什么好转。

虽然斯巴鲁方面曾表示,自己不是大众品牌,而是小众品牌,因此更重视那些理解斯巴鲁价值的客户。但是照这么个小众法下去,最后退出都不无可能。

只是变成独资后,斯巴鲁在华之路就会更好走吗?《车圈能见度》认为,答案是未必。对中国市场投入不足、未进行彻底本土化、产品矩阵不完善、步伐缓慢等问题,已经是其在华的“顽疾”。

翻身,恐怕没那么容易。

1

与庞大故事终结 

公开资料显示,斯巴鲁成立于1953年,是日本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现为株式会社subaru)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一家分公司,最初主要生产汽车,同时也制造飞机和各种发动机。

斯巴鲁进入中国是在2004年。也正是那个时候,斯巴鲁与庞大集团结缘,庞大集团成为斯巴鲁在国内的总代理商之一。

那会儿,庞大集团在斯巴鲁品牌上投入颇为大方。比如隶属于庞大集团的中冀斯巴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曾投资上亿元在进口车商里率先设立13000平方米的斯巴鲁北京配件中心库,还成立全人工24小时客服中心,并兴建斯巴鲁培训中心等。受惠于庞大集团的销售网络布局,斯巴鲁每卖出两辆车,其中一辆就来自于庞大集团。

当然,斯巴鲁也成为了助推庞大集团快速发展的“利器”。数据显示,2011年,斯巴鲁在华销量曾达5.7万辆;2012年全年销量4.35万辆;2013年,销量重回5.7万辆,是进口车领域的“明星品牌”。

可以说,斯巴鲁进入中国头几年与庞大集团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为了加深这种关系,2013年初,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宣布与庞大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向斯巴鲁中国出资,投资总额为82.5亿日元。

出资完成后,前者持有斯巴鲁中国60%股权,后者持有40%股权,庞大集团也从代理商一跃成为销售公司股东,话语权大幅提升。

按理说,庞大集团的入股能让斯巴鲁在华的推广变得更接地气。不过,当时就有不少人担心,斯巴鲁与庞大集团会不会像奔驰与利星行一样,过分依赖单一经销商,话语权被削弱。

果不其然,后面斯巴鲁就经常被诟病,在产品引入策略上遭到了庞大集团的过分干预。同时,在经销商思维“洗脑”下,斯巴鲁在华的表现也走起了下坡路。

2014年-2017年,斯巴鲁在华销量分别从5万多辆下滑至3万多辆;2018年-2022年又从2万多辆下滑至1万辆出头,越来越边缘化。

所谓“初识美好,最终离散”,如今斯巴鲁与庞大集团“分手”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曾经携手共创辉煌的双方,竟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告别”。因陷入经营危机,庞大集团不得不在6月底退市,退市后又不得不彻底退出斯巴鲁。

2

国内外两极分化 

作为“日系军团”的一员,斯巴鲁的在华表现怎么就差了一大截?要知道这个品牌也算是日系中的“技术派”,其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相当出名,结果在国内外的销量表现却大相径庭。

可以对比看看美国市场。2023年6月,斯巴鲁美国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27.8%,而且这是斯巴鲁在美国连续11个月录得同比增长。按年看,2023年1-6月的销量达到30.4万辆。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其在美国市场销量平均到每月都超过5万辆。

而在中国市场,我们可以从交强险数据上看到,今年前5个月,斯巴鲁累计上险数只有3753辆,其中最少的1月只有398辆,对比强烈。这就说明,不是车不好,是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有问题。

早在三四年前,就有业内分析师向《车圈能见度》笔者说过,造成这种反差的情况,与斯巴鲁迟迟没有推进国产化进程有关。由于没有国产,斯巴鲁价格较高,相较于竞品无明显优势。同时,其保养维修费用也相对较贵,造成养车成本高等问题。

另外,产品单调也是一大主因。斯巴鲁好像并不是特别重视中国市场,这么些年也没有加速扩大产品阵容、推进渠道网络建设,并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小众品牌上,而不重视营销宣传。

斯巴鲁中国k8体育官网上,车型列表内一共只有5款,分别为森林人、傲虎、crosstrek和xv四款suv,以及brz一款跑车。其中,有“平民跑车”之称的brz车型还于今年3月停产,6月末暂离中国市场。

汽车市场向来风起云涌,新品不断,斯巴鲁这样薄弱的产品矩阵,性价比方面又不占优势,很自然就在竞争中慢慢败下阵来。

在大势所趋的电动化转型方面,斯巴鲁同样跟不上节奏。都2023年了,在中国市场还没有一款纯电动车型。

2021年时,斯巴鲁官方曾发布*纯电动suv车型——solterra,称该车型是公司与丰田汽车为期两年联合开发项目的成果,将于2022年年中开始在欧洲、中国和日本出售。

然而,截至目前,solterra还没进入国内,就算进入国内市场,以斯巴鲁的品牌力恐怕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

如此基础之下,即使斯巴鲁中国恢复了“自由身”,也不见得接下来的道路就会平坦。

3

独资后还有机会吗? 

在变成独资后,下一步就是讨论该如何发展了。

早前曾有传闻,斯巴鲁中国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当时在辟谣时,斯巴鲁中国曾透露过一些计划,包括引入更多富有魅力的车型、继续在中国市场开拓、为用户提供独具特色的品牌价值和用车体验。

有一些转变还是可喜的。在上半年的“价格战”期间,斯巴鲁也发布了补贴政策:从3月7日到6月30日,同品牌置换/增购傲虎车型官方补贴1万元,其他品牌置换补贴6000元;同品牌置换/增购森林人车型官方补贴5000元,其他品牌置换补贴3000元。

先不论补贴效果如何,至少斯巴鲁没有“摆烂”,还在为提振中国市场销量而努力。

另据斯巴鲁公布的电动化转型规划,2026年底前将推出4款新的跨界电动车,到2030年在全球销售的所有车型中,将保证至少有40%的在售车型为纯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

虽然有些晚了,但也在努力加快转型步伐。观察几个国际大主机厂,其实转型速度也都不快。好饭不怕晚,最重要的还是斯巴鲁能够带来强有力的新能源产品。

斯巴鲁中国方面曾表示,作为追求汽车本质价值的品牌,斯巴鲁在全球市场得到很高评价。这些价值包含拥有高操控稳定性、驾驶愉悦性,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安心行驶,从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中获取充实感。

这一点车圈能见度还是认可的。不过,这样的本质价值需要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就必须引入更多车型,像是在海外热销的ascent、wrx等车型,同时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营销。

对于已经恢复“自由身”的斯巴鲁中国来说,转变应该容易多了吧?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tiktok在东南亚又被爆出大裁员。6月12日,据彭博社报道,自今年 1 月 tiktok shop 与印尼本土电商平台tokopedia合并以后(tiktok获tokopedia75%控股权),或将首次进行裁员,印尼电商部门裁员约450人,据知情人士透露,裁员人数约占该部门员工总数的 9%。据报道

    2024年6月16日
  • 山东老乡,第七个ipo来了,5月18日,微创心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高盛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此前一轮融资中,公司投后估值达到90亿元。而在此之前,微创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已经登陆港股;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登陆科创板,微创系已经累计收获6家上市公司,令人惊叹。

    2023年5月20日
  • 新茶饮扎堆ipo,谁能成黑马?,随着消费逐渐复苏,行业将会进入到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企业门店快速扩张,行业整合加快,这也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创投 2023年8月14日
  • 10月23日,三诺生物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30.35亿元,同比增加6.4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39亿元,同比增长14.29%。单独拎出三季度看,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6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56%。这样的一份成绩单,正常看并未有出奇之处,但却让市场产生强烈

    2023年10月31日 创投
  • 今年,微短剧突然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了。几个月前,仅有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在抖音上的累计播放量破3亿,*集更是获得了过千万的点赞。近日,快手独播的《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再次引爆全网,成为短剧市场的另一部口碑之作,累计播放量已近5亿,单集播放量最高超过6000万。像这样的微短剧越来越多。点

    2023年11月9日 创投
  • 前些年,各大城市纷纷开出新式网红书店,一时间去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了都市年轻人的周末热门活动,然而时过境迁,原先红火的网红书店日益开始被市场所淘汰,就在最近又一家网红书店宣布告别,为啥网红书店那么难生存?一、又一家网红书店告别?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有着“中国最美书店”之一称号的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

    2024年10月7日
  • 无锡设立涉香港、新加坡2支天使投资基金

    投资界(id:pedaily2012)7月16日消息,近期,无锡—香港天使股权投资基金、无锡—新加坡天使股权投资基金相继设立。无锡—香港天使股权投资基金为无锡市首支涉外天使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亿元人民币,重点围绕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向香港多所大学孵化项目及香港本地相关项目。据悉,基

    2024年7月16日
  • 视频号商业化和ai大模型还很远,游戏出海真的能成为腾讯新增长点吗?,022年,也是腾讯的全球游戏发行品牌levelinfinite的元年,其已在二次元手游品类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说实话从结果上来看偶然性更大,并未形成壁垒。

    2023年3月27日 创投
  • 7月11日,福建省创新研究院和深圳云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工厂)在福州完成投资意向协议签约。福建省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岿然,…” />

    创投 2023年7月13日
  • 一笔史诗级收购即将诞生。投资界获悉,由索尼和pe巨头阿波罗组成的超级财团,正式向派拉蒙提交一份价值260亿美元(约合1800亿人民币)的现金收购要约,成为今年全球最大一笔现金收购案。辉煌远去,这家曾出品过《教父》《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变形金刚》等无数经典电影的好莱坞巨头,又将易主了。在此之前,

    2024年5月7日
  • 快狗打车的份额进一步被挤压。3月28日晚间,“同城货运*股”快狗打车(02246.hk)披露财报,2023 年其实现总收入7.53亿元,同比下降2.6%;毛利2.58亿元,同比下降1.4%;年内亏损11亿元,亏损同比缩窄9%。若扣除公允价值变动、上市费用、商誉减值前的年内亏损等,快狗打车 2023

    2024年4月1日
  • 今年双十一,国际大牌在受伤,国货则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尤其是珀莱雅。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截至2023年10月31日),珀莱雅以52.49亿元的营收成为a股国货美妆营收*,超过上海家化。在双十一中,主品牌珀莱雅是天猫护肤品牌销售额top 1,反超去年的冠军欧莱雅。旗下子品牌彩棠今年首次进入天猫双十一彩妆

    2023年11月20日 创投
  • 12月20日,维谛技术(vertiv,nyse:vrt)成功举办了“汇聚成海 聚力潮生——2023维谛技术k8体育的合作伙伴睿盟高层沟通”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核心议题沟通交流,与k8体育的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实现市场破局和业务增长。维谛技术(vertiv)大中华区董事长李宁、总裁崔益彬以及市场营销与产品应用副总裁田军、技

    创投 2023年12月22日
  • 尽管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更加多元,但大学生就业依然是社会关注话题。近期,北京平谷区举办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合作项目座谈会。作为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机构,菜鸟无忧董事长、总裁袁军一行参与了本次座谈交流。本次活动中,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平谷区人民政府区长狄

    2024年5月31日
  • 虽然被郭德纲调侃是一个连跳舞都伸不开手脚的国家,但日本在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失去的三十年”间,却贡献了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商业经验,比如零售业态。日本的零售业态在90年代后开始趋向*性价比消费,一大批便利店、药妆店、百元店、新良品等业态崛起。以便利店为例,其数量从1987年的7060家上升至19

    2024年7月12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