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k8体育

2012年12月初的一天,一场秘密竞拍正在美国滑雪胜地太浩湖(lake tahoe)的一家赌场酒店里进行。太浩湖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是北美*的高山湖泊,拥有蓝宝石般的湖面和*雪道,《教父2》曾在这里取景,马克吐温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而由于离旧金山湾区只有200多英里,这里常被称为“硅谷后花园”,

2012年12月初的一天,一场秘密竞拍正在美国滑雪胜地太浩湖(lake tahoe)的一家赌场酒店里进行。

太浩湖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是北美*的高山湖泊,拥有蓝宝石般的湖面和*雪道,《教父2》曾在这里取景,马克吐温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而由于离旧金山湾区只有200多英里,这里常被称为“硅谷后花园”,扎克伯格和拉里·埃里森等大佬也在此圈地占山,兴建豪宅。

秘密竞拍的对象,是一家刚刚成立1个月、仅有3名员工的公司——dnnresearch,创立者是多伦多大学教授杰夫·辛顿(geoffrey hinton)和他两名学生。

这家公司没有任何有形的产品或资产,但追求者的身份暗示出了它的分量——四位买家分别是google、微软、deepmind和百度。

65岁的辛顿苍老,瘦削,饱受腰椎间盘的疼痛,他坐在酒店703房间的地板上为竞拍设置规则——起价1200万美元,抬价单位至少100万美元。

几个小时后,竞拍者就把价格推到了4400万美元,辛顿有些头晕,“感觉我们像是在拍电影”,于是果断喊停,并决定把公司卖给最后的喊价者——google。

有意思的是,这场4400万美元竞拍的源头之一,就是来自于6个月前的google。

2012年6月,google研究部门google brain公开了the cat neurons项目(即“谷歌猫”)的研究成果。这个项目简单说就是用算法在youtube的视频里识别猫,它由从斯坦福跳槽来google的吴恩达发起,拉上了google传奇人物jeff dean入伙,还从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那里要到了大笔的预算。

谷歌猫项目搭建了一个神经网络,从youtube上下载了大量的视频,不做标记,让模型自己观察和学习猫的特征,然后动用了遍布google各个数据中心的16000个cpu来进行训练(内部以过于复杂和成本高为由拒绝使用gpu),最终实现74.8%的识别准确率。这一数字震惊业界。

吴恩达在“谷歌猫”项目临近结束前激流勇退,投身自己的互联网教育项目,临走前他向公司推荐了辛顿来接替他的工作。面对邀请,辛顿表示自己不会离开大学,只愿意去google“待一个夏天”。由于google招聘规则的特殊性,时年64岁的辛顿成为了google历史上最年长的暑期实习生。

辛顿从80年代开始就战斗在人工智能的最前线,作为教授更是桃李满门(包括吴恩达),是领域的宗师级人物。因此,当他了解了“谷歌猫”项目的技术细节后,他马上就看到了项目成功背后的隐藏缺陷:“他们运行了错误的神经网络,并使用了错误的计算能力。”

同样的任务,辛顿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于是在短暂的“实习期”结束后,他马上投入行动。

辛顿找来了自己的两个学生——ilya sutskever和alex krizhevsky,两人都是出生于苏联的犹太人,前者*数学天赋,后者擅长工程实现,三人密切配合后创建了一个新神经网络,然后马上参加了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ilsvrc),最后以惊人的84%识别准确率夺得冠军 。

2012年10月,辛顿团队在佛罗伦萨举行的计算机视觉会议上介绍了冠军算法alexnet,相比谷歌猫用了16000颗cpu,alexnet只用了4颗英伟达gpu,学术界和产业界彻底轰动,alexnet的论文成为计算机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之一,目前被引次数已经超过12万,而谷歌猫则被迅速遗忘。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dnnresearch公司三人组

曾拿过*届imagenet大赛冠军的余凯读完论文后异常兴奋,“像触电了一样”。余凯是一名出生于江西的深度学习专家,刚从nec跳去百度,他马上给辛顿写邮件,表达了合作的想法,辛顿欣然同意,并索性把自己和两名学生打包成一家公司,邀请买家竞拍,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拍卖落槌后,一场更大的竞赛展开了:google乘胜追击,2014年又把deepmind收入囊中,“天下英雄尽入彀中”;而deepmind则在2016年推出了alphago,震惊全球;输给google的百度则下定决心押注ai,十年投入千亿,余凯后来帮百度请来了吴恩达,他自己则在几年后离职创办了地平线。

微软表面上看慢了一拍,但最终却赢下了*的战利品——openai,后者的创始人就包括辛顿两个学生之一的ilya sutskever。而辛顿自己则一直在google待到2023年,期间荣获acm图灵奖。当然,跟google的4400万美元比(辛顿分得40%),图灵奖的100万美元奖金就显得像是零花钱了。

从6月的谷歌猫,到10月的alexnet论文,再到12月的太浩湖竞拍,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里,ai浪潮的伏笔几乎被全部埋下——深度学习的繁荣、gpu和英伟达的崛起、alphago的称霸、transformer的诞生、chatgpt的横空出世……硅基盛世的宏大乐章奏响了*个音符。

2012年从6月到12月的180天,碳基人类的命运被永远改变了——只有极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液体猫

在这些极少数人中,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是其中之一。

2012年,当辛顿参加imagenet比赛结果出炉时,刚生完孩子的李飞飞还在休产假,但辛顿团队的错误率让她意识到历史正在被改写。作为imagenet挑战赛的创办者,她买了当天最后一班飞机飞往佛罗伦萨,亲自为辛顿团队颁奖[2]。

李飞飞出生于北京,在成都长大,16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一边在洗衣店帮忙,一边读完普林斯顿。2009年李飞飞进入斯坦福担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这个学科的目标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自己理解图片和影像的含义。

比如,当照相机拍下一只猫时,它只是通过传感器把光线转化成了像素,并不知道镜头里的东西是猫还是狗。如果把照相机比做人类的眼睛,计算机视觉解决的问题就是给照相机装上人的大脑。

传统的方式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数学模型,比如将猫的特征抽象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就能大幅度降低机器识别的难度。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图片来源:李飞飞的ted演讲

但这种思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因为猫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为了让计算机能够识别“液体猫”,杰夫·辛顿、杨立昆(yann lecun)等一大批深度学习先驱从80年代就开始了探索。但总会撞到算力或算法的瓶颈——好的算法缺少足够的算力驱动,算力需求小的算法难以满足识别精度,无法产业化。

如果解决不了“液体猫”的问题,深度学习的性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精准广告推送这些产业化场景就只是空中楼阁。

简单来说,深度学习的发展需要算法、算力、数据三驾马车来拉动,算法决定了计算机用什么方式识别事物;但算法又需要足够大的算力来驱动;同时,算法的提升又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00年后,尽管算力瓶颈伴随芯片处理能力的突飞猛进逐步消除,但主流学界对深度学习路线仍旧兴趣寡然。李飞飞意识到,瓶颈可能不是算法本身的精度,而在于缺乏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集。

李飞飞的启发来自三岁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以猫为例,孩子会在大人的教导下一次又一次遇见猫,逐渐掌握猫的含义。如果把孩子的眼睛当作照相机,眼球转动一次等于按一次快门,那么,一个三岁的孩子就已经拍摄了上亿张照片。

把这个方法套在计算机上,假如给计算机不停的看包含猫和其他动物的图片,同时在每张图片背后写下正确答案。计算机每看一次图片,就和背面的答案核对一次。那么只要次数够多,计算机就有可能像孩子一样掌握猫的含义。

*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上哪找那么多写好答案的图片?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李飞飞在2016年来到中国,宣布谷歌ai中国中心成立

这就是imagenet诞生的契机。当时,即便是*规模的数据集pascal,也只有四个类别总共1578张图片,而李飞飞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包含几百个类别总共上千万张的数据集。现在听起来似乎不难,但要知道那是2006年,全球*的手机还是诺基亚5300。

依靠亚马逊众包平台,李飞飞团队解决了人工标注的庞大工作量。2009年,包含320万张图片的imagenet数据集诞生。有了图片数据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训练算法,让计算机提升识别能力。但相比三岁孩子的上亿张照片,320万的规模还是太少了。

为了让数据集不断扩充,李飞飞决定效仿业内流行的做法,举办图片识别大赛,参赛者自带算法识别数据集中的图片,准确率最高者获胜。但深度学习路线在当时并不是主流,imagenet一开始只能“挂靠”在欧洲知名赛事pascal下面,才能勉强凑够参赛人数。

到了2012年,imagenet的图片数量扩大到了1000个类别总共1500万张,李飞飞用6年时间补足了数据这块短板。不过,ilsvrc的*成绩错误率也有25%,在算法和算力上,依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说服力。

这时,辛顿老师带着alexnet和两块gtx580显卡登场了。

卷积

辛顿团队的冠军算法alexnet,采用了一种名叫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的算法。“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个极其高频的词汇,也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其名称和结构都取材自人脑的运作方式。

人类辨识物体的过程是瞳孔先摄入像素,大脑皮层通过边缘和方位做初步处理,然后大脑通过不断的抽象来判定。因此,人脑可以根据一些特征就能判别出物体。

比如不用展示整张脸,大部分人都能认出下图中的人是谁

神经网络其实就是模拟人脑的识别机制,理论上人脑能够实现的智能计算机也能实现。相较svm、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方法,只有模拟人脑,才能处理类似“液体猫”和“半个特朗普”这种非结构化数据。

但问题是,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节点(也就是突触)更是多达万亿,组成了一个无比复杂的网络。作为对比,用了16000个cpu组成的“谷歌猫”,内部共有10亿个节点,而这已经是当时最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了。

这也是为什么连“人工智能之父”marvin minsky都不看好这条路线,在2007年出版新书《the emotion machine》时,minsky依然表达了对神经网络的悲观。为了改变主流机器学习界对人工神经网络的长期的消极态度,辛顿干脆将其改名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2006年,辛顿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深度信念神经网络(dbnn)”的概念,给出了一种多层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被认为是深度学习的重大突破。但辛顿的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和数据,实际应用难以实现。

深度学习需要不停的给算法喂数据,当时的数据集规模都太小了,直到imagenet出现。

imagenet的前两届比赛里,参赛团队使用了其他的机器学习路线,结果都相当平庸。而辛顿团队在2012年采用的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改良自另一位深度学习先驱杨立昆(yann lecun),其在1998年提出的lenet让算法可以提取图像的关键特征,比如特朗普的金发。

同时,卷积核会在输入图像上滑动,所以无论被检测物体在哪个位置,都能被检测到相同的特征,大大减少了运算量。

alexnet在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基础上,摒弃了此前的逐层无监督方法,对输入值进行有监督学习,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比如下图中右下角的图片,alexnet其实并没有识别出正确答案(马达加斯加猫),但它列出的都是和马达加斯加猫一样会爬树的小型哺乳动物,这意味着算法不仅可以识别对象本身,还可以根据其他物体进行推测[5]。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图片来源:alexnet论文

而产业界感到振奋的是,alexnet有6000万个参数和65万个神经元,完整训练imagenet数据集至少需要262千万亿次浮点运算。但辛顿团队在一个星期的训练过程中,只用了两块英伟达gtx 580显卡。

gpu

辛顿团队拿到冠军后,最尴尬的显然是google。

据说google在内部也做了imagenet数据集的测试,但识别精度远远落后于辛顿团队。考虑到google拥有业界无法企及的硬件资源,以及搜索和youtube的庞大数据规模,google brain更是领导钦点特事特办,其结果显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如果没有这种巨大的反差,深度学习可能也不会在短时间内震撼业界,得到认可和普及。产业界感到振奋的原因在于辛顿团队只用了四块gpu,就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那么算力就不再是瓶颈。

算法在训练时,会对神经网络每层的函数和参数进行分层运算,得到输出结果,而gpu恰好有非常强的并行运算能力。吴恩达在2009年的一篇论文中其实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和jeff dean运行“谷歌猫”时,他们还是用了cpu。后来jeff dean专门订购了200万美元的设备,依然不包括gpu[6]。

辛顿是极少数很早就意识到gpu之于深度学习巨大价值的人,然而在alexnet刷榜之前,高科技公司普遍对gpu态度不明。

2009年,辛顿曾受邀去微软做一个语音识别项目的短期技术顾问,他建议项目负责人邓力购买最*的英伟达gpu,还要搭配对应的服务器。这个想法得到了邓力的支持,但邓力的上司alex acero认为这纯属乱花钱[6],“gpu是用来玩游戏的,而不是用来做人工智能研究的。”

有趣的是,alex acero后来跳槽去了苹果,负责苹果的语音识别软件siri。

而微软对gpu的不置可否显然让辛顿有些火大,他后来在一封邮件里建议邓力购买一套设备,而自己则会买三套,并且阴阳怪气的说[6]:毕竟我们是一所财力雄厚的加拿大大学,不是一家资金紧张的软件销售商。

但在2012年imagenet挑战赛结束后,所有人工智能学者和科技公司都对gpu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14年,google的googlenet以93%的识别准确率夺冠,采用的正是英伟达gpu,这一年,所有参赛团队gpu的使用数量飙升到了110块。

这届挑战赛之所以被视为“大爆炸时刻”,在于深度学习的三驾马车——算法、算力、数据上的短板都被补足,产业化只剩下了时间问题。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算法层面,辛顿团队发表的关于alexnet的论文,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原本百家争鸣的技术路线成了深度学习一家独大,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视觉研究都转向了神经网络

算力层面,gpu*并行计算能力与深度学习的适应性迅速被业界认可,六年前开始布局cuda的英伟达成为了*的赢家。

数据层面,imagenet成为图像处理算法的试金石,有了高质量的数据集,算法识别精度日行千里。2017年最后一届挑战赛,冠军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7.3%,超过了人类。

2012年10月底,辛顿的学生alex krizhevsky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公布了论文。然后,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开始不计成本地两件事:一是买光英伟达的显卡,二是挖光大学里的ai研究员。

太浩湖的4400万美元,给全球的深度学习大神做了一次重新定价。

夺旗

从公开可查的信息看,当时还在百度的余凯的确是*个来挖辛顿的人。

当时,余凯在百度担任百度多媒体部的负责人,也就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前身。在收到余凯的邮件后,辛顿很快就回复说同意合作,顺带提出了希望百度提供一些经费的愿望。余凯问具体数字,辛顿表示100万美元就够——这个数字低到令人难以置信,只能雇两个p8。

余凯向李彦宏请示,后者爽快地答应。余凯回复没问题后,辛顿可能感受到了产业界的饥渴,就询问余凯是否介意自己问问其他家,比如google。余凯后来在回忆道[6]:

“我当时有点儿后悔,猜我可能回答得太快了,让辛顿意识到了巨大的机会。但是,我也只能大度地说不介意。”

最终百度跟辛顿团队失之交臂。但对于这个结果,余凯并非没有心理准备。因为一方面辛顿有严重的腰椎间盘健康问题,不能开车,也不能坐飞机,很难承受跨越太平洋的中国之旅;另一方面,辛顿有太多的学生和朋友在google工作了,双方渊源太深,其他三家本质上就是在陪标。

如果说alexnet的影响还集中在学术圈的话,那么太浩湖的秘密拍卖则彻底震惊了产业界——因为google在全球科技公司的眼皮子底下,花了4400万美元买了一家成立不到一个月、没有产品、没有收入,只有三个员工和几篇论文的公司。

最受刺激的显然是百度,虽然在拍卖上折戟,但百度管理层亲眼目睹了google如何不惜代价投资深度学习,促使百度下定决心投入,并在2013年1月的年会上宣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2014年5月,百度请来了“谷歌猫”项目的关键人物吴恩达,2017年1月,又请来了离开微软的陆奇。

而google在拿下辛顿团队后再接再厉,在2014年以6亿美元买下了当年的竞拍对手deepmind。

当时,马斯克向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推荐了自己投资的deepmind,为了能带上辛顿一起去伦敦验验成色,google团队还专门包了架私人飞机,并且改造了座椅,解决辛顿不能坐飞机的问题[6]。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英国选手”deepmind在围棋比赛上战胜了李世石,2016年

和google争夺deepmind的是facebook。当deepmind花落google后,扎克伯格转而挖来了“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杨立昆。为了将杨立昆纳入麾下,扎克伯格答应了他许多苛刻要求,比如ai实验室设立在纽约,实验室与产品团队完全划清界限,允许杨立昆继续在纽约大学任职等等。

2012年imagenet挑战赛后,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才供需错配”问题:

由于推荐算法、图像识别、自动驾驶这些产业化空间被迅速打开,人才需求量暴增。但由于长期不被看好,深度学习的研究者是个很小的圈子,*学者更是两只手数得过来,供给严重不足。

这种情况下,如饥似渴的科技公司只能购买“人才期货”:把教授挖过来,然后等他们把自己的学生也带进来。

杨立昆加入facebook后,先后有六名学生追随他入职。准备在造车上跃跃欲试的苹果挖来了辛顿的学生ruslan salakhutdinov,担任苹果首任ai总监。就连对冲基金citadel也加入了抢人大战,挖走了当年和辛顿搞语音识别、后来还代表微软参与秘密竞拍的邓力。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此后的历史我们再清楚不过:人脸识别、机器翻译、自动驾驶等产业化场景日行千里,gpu订单雪花一般飘向圣克拉拉的英伟达总部,人工智能的理论大厦也在日复一日的浇筑。

2017年,google在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里提出transformer模型,开启了如今的大模型时代。几年后,chatgpt横空出世。

而这一切的诞生,都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imagenet挑战赛。

那么,推动2012年“大爆炸时刻”诞生的历史进程,又是在哪一年显现的呢?

答案是2006年。

伟大

在2006年之前,深度学习的现状可以借用开尔文男爵的那句名言来概括:深度学习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了,只不过在阳光灿烂的天空下,漂浮着三朵小乌云。

这三朵小乌云就是算法、算力和数据。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模拟了人脑的机制,深度学习是一种在理论上非常*的方案。但问题在于,无论是它需要吞噬的数据,还是需要消耗的算力,在当时都是一个科幻级别的规模,科幻到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主流看法是:脑子正常的学者不会研究神经网络

但2006年发生的三件事改变了这一点:

辛顿和学生salakhutdinov(就是后来去苹果的那位)在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次提出了有效解决梯度消失问题的k8体育的解决方案,让算法层面迈出了一大步。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salakhutdinov(左一)与辛顿(中),2016年

斯坦福大学的李飞飞意识到,如果数据规模难以还原现实世界的原貌,那么再好的算法也很难通过训练达到“模拟人脑”的效果。于是,她开始着手搭建imagenet数据集。

英伟达发布tesla架构的新款gpu,并随之推出cuda平台,开发者利用gpu来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难度大幅度降低,望而生畏算力门槛被砍掉了一大截。

这三件事的发生吹散了深度学习上空的三朵乌云,并在2012年的imagenet挑战赛上交汇,彻底改写了高科技产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

但在2006年,无论是杰夫·辛顿、李飞飞、黄仁勋,还是其他推动深度学习发展的人,显然都无法预料人工智能在此后的繁荣,更不用说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了。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hinton和salakhutdinov的论文

时至今日,ai为核心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又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演进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如果说我们能得到多少启发,也许不外乎以下三点:

1.产业的厚度决定创新的高度。

chatgpt横空出世时,“为什么又是美国”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会发现从晶体管、集成电路,到unix、x86架构,再到如今的机器学习,美国学界和产业界几乎都是领跑者的角色。

这是因为,虽然关于美国“产业空心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但以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科学这门产业,不仅从未“外流”到其他经济体,反而优势越来越大。至今70多位acm图灵奖的获得者,几乎全部是美国人。

吴恩达之所以选择google合作“谷歌猫”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有google拥有算法训练所需要的数据和算力,而这又建立在google强大的盈利能力的基础上。这就是产业厚度带来的优势——人才、投资、创新能力都会向产业的高地靠拢。

中国在自身的优势产业里,也在体现出这种“厚度优势”。当前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车,一边是欧洲车企包机来中国车展拜师新势力,一边是日本车企高管频繁跳槽到比亚迪——图什么呢?显然不是只图能在深圳交社保。

2.越是前沿的技术领域,人才的重要性越大。

google之所以愿意花4400万美元买下辛顿的公司,是因为在深度学习这样的前沿技术领域,一个*学者的作用,往往大过一万个计算机视觉专业的应届生。假如当时竞拍成功的是百度或微软,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可能都会被改写。

这种“为了你买下整个公司”的行为,其实非常常见。苹果自研芯片的关键阶段,顺手买了一家pasemi的小公司,就是为了把芯片架构大神jim keller挖到手——苹果的a4、amd的zen、特斯拉的fsd芯片,都得到了jim keller的技术扶贫。

这也是产业竞争力带来的*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

“深度学习三巨头”没有一个是美国人,alexnet这个名字来自辛顿的学生alex krizhevsky,他出生在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在以色列长大,来加拿大读书。更不用说如今还活跃在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众多华人面孔。

3.创新的难度在于,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除了“人工智能之父”marvin minsky反对深度学习之外,另一个知名深度学习反对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itendra malik,辛顿和吴恩达都被他冷嘲热讽过。李飞飞在搭建imagenet时也曾咨询过malik,后者给她的建议是:do something more useful(做点更有用的事)。

正是这些行业先驱的不看好,导致深度学习经历了数十年的万马齐喑。即便到了2006年辛顿撕开了一束曙光,三巨头的另一位杨立昆还在反复向学术界证明“深度学习也有研究价值”。

杨立昆从80年代就开始研究神经网络,在贝尔实验室期间,杨立昆就和同事设计了一种名叫anna的芯片,试图解决算力问题。后来at&t由于经营压力要求研究部门“赋能业务”,杨立昆的回答是“我就是要研究计算机视觉,有本事你解雇我”。最终求锤得锤,喜提n 1[6]。

任何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者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东西做不出来怎么办?

从1972年进入爱丁堡大学算起,辛顿在深度学习的前线已经鏖战了50年。2012年imagenet挑战赛举办时,他已经65岁了。很难想象他在漫长的时间里面对学术界的种种质疑,需要消解多少自我怀疑与否定。

如今我们知道,2006年的辛顿已经坚持到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但他自己也许并不知道这一点,更不用说整个学术界和产业界。就像2007年iphone发布时,大多数人的反应可能和时任微软ceo鲍尔默是一样的: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目前,iphone依然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而且没有键盘

推动历史的人,往往猜不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坐标。

伟大之所以为伟大,不是因为其横空出世时的惊艳,而是因为它要在无边黑暗中,忍受漫长的籍籍无名与不被理解。直到多年之后,人们才能顺着这些标尺,感叹那时群星璀璨,天才辈出。

一个又一个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无数的学者终其一生都不曾窥见希望的微光。因而从某种角度看,辛顿和其他深度学习推动者是幸运的,他们创造了伟大,间接推动了产业界一个又一个成功。

资本市场会给成功定一个公允的价格,历史则记录那些创造伟大的孤独和汗水。

参考资料

[1] 16000台电脑一起找猫,纽约时报

[2]fei-fei li’s quest to make ai better for humanity,wired

[3] 李飞飞的ted演讲

[4] 21秒看尽imagenet屠榜模型,60 模型架构同台献艺,机器之心

[5]卷积神经网络的“封神之路”:一切始于alexnet,新智元

[6] 深度学习革命,凯德·梅茨

[7]to find ai engineers, google and facebook hire their professors,the information

[8] 深度学习三十年创新路,朱珑

[9] imagenet这八年:李飞飞和她改变的ai世界,量子位

[10]deep learning: previous and present applications,ramiro vargas

[11] review of deep learning: concepts, cnn architectures, challenges, applications, future directions,laith alzubaidi等

[12] literature review of deep learning research areas,mutlu yapıcı等

[13]chatgpt背后真正的英雄: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的信仰之跃,新智元

[14] 10 years later, deep learning ‘revolution’ rages on, say ai pioneers hinton, lecun and li,venturebeat

[15] from not working to neural networking,经济学人

[16]huge “foundation models” are turbo-charging ai progress,经济学人

[17] 2012: a breakthrough year for deep learning,bryan house

[18]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神奇魔杖”,安信证券

[19] 深度学习算法发展:从多样到统一 ,国金证券

(0)

相关推荐

  • 半年大模型,还在天上飞

    半年大模型,还在天上飞,行业需要下一个“chatgpt”时刻,我们方能见到潜水者浮出水面,正面对抗。

    2023年8月4日
  • 投资界24h|阿里云、菜鸟、盒马启动上市计划;昨夜,红杉沈南鹏万字对话实录;启明创投,缔造今年最大一笔vc募资,小米、大疆等业内企业接收哲库芯片人才。其中,大疆最为积极,还专门建立微信群,优先考虑这些被解散的人才。

    2023年5月20日
  •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5日消息,华睿科创四号投资基金日前在杭州隆重创立。这是华睿投资在成功打造一号、二号、三号科创基金样本基础上,再接再厉的又一支科创基金!杭州资本、余杭国投、台州城投、长兴金控、庆余投资、澳乐比控股、杭州文广、平湖经开、平湖张江科技城、衢州金控、莫干山高新、迪凯

    2023年9月5日
  • 氢能源这一段时间在股票市场非常的火,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介绍几家算得上是优质股的上市公司。 同飞股份:在氢能领域,上游制氢环节以及下游加氢环节均对温度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

    2022年1月25日
  • 特斯拉低价车要来了,冲击波有多大?,所以说,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足够大,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以及特斯拉,市场都容得下。未来,特斯拉依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条“鲶鱼”。

    2023年4月7日
  • 即将爆发式增长的「儿童颜面管理」市场,谁会胜出?,近几年来,国内隐形正畸产品和企业激增,尽管当前整体市场仍是蓝海,但随着获批产品陆续商业化,竞争加剧将成必然趋势。

    2023年5月24日
  • 没了免费的绿牌,新能源汽车还香吗?,例如,加大研发投入,尽量把车的成本降下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优化服务,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并与燃油车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3年3月31日
  • 为什么老牌乳企做不好奶茶店?,综合来看,乳企做奶茶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想要做好奶茶光有“好奶”是远远不够的。

    2023年7月3日 创投
  • 现在很多宝妈带着孩子还想着赚钱,那么有哪些副业宝妈也可以做呢?接下来这篇文章就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 首先第一个推荐的是做内容创业,如果说宝妈比较有文笔,也特别喜欢分享自己的孕期、育…

    2022年1月25日
  • 净利润暴减94%,amd离英伟达越来越远了,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引发ai算力需求热潮,amd推出多款ai加速产品寻求抢占英伟达所垄断的加速计算市场。

    2023年8月7日 创投
  • 作为一项很多公司都会在年底发放的福利很多人都想知道十三薪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是聊一下计算的方法以及和十三薪相关的信息! 13薪其实就是一个员工的工作期满一年后,就可…

    2022年1月25日
  • 瑞幸出海新加坡,比星巴克还贵,“它的品牌力和产品力都不足以支撑它的定价比星巴克还贵,可能很多人薅完第一杯的羊毛后就不会再买了。因为瑞幸用的豆子确实不咋地,口感和醇厚度都不太好。”

    2023年4月7日 创投
  • 波科曝100亿美元重磅收购,雅培50亿布局,这个赛道为何升温,在全球心血管领域发展逐渐成熟,未来市场要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创新产品的驱动。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成熟产品受到带量采购影响,市场空间被压缩,创新产品到成熟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被缩短。作为巨头,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产品创新能力,战略并购能力也更加重要。

    2023年4月26日
  • 大厂员工苦晋升久矣,以往充满诱惑的拼搏、加班,就能做高p、财富自由的叙事,已经在大厂员工中失效。

    2023年7月16日
  • 在中国,智能电动车的竞争经常表现为一场造词比赛。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出鞘,而后麒麟电池、弹匣电池、魔方电池、神盾电池纷纷来袭。同样,在noa(navigate on pilot)导航辅助驾驶的名字被特斯拉首发后,蔚来起名nop,小鹏造词ngp,沿用noa名字的理想,还喜提过马斯克的揶揄。而在n

    2023年8月28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