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还没象征性的表态入局“”,恐怕都没脸称自己是大厂了。
壹娱观察刚刚在《别理soul了,他们才有资格在中国谈元宇宙》一文中分析了腾讯和爱奇艺为什么是国内平台级公司里最有可能搭建起元宇宙框架的公司,而就在8月27日,彭博社率先报道称字节跳动准备以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国产vr硬件公司pico。
8月29日,pico也发布了内部全员信,确认了这一次收购,称pico将并入字节跳动的vr相关业务,整合字节的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将在产品研发和开发者生态上加大投入。根据36氪的报道表示,这笔交易的最终价可能远不止50亿,“收购金额或许能达到1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 97 亿元)”。
事实上,就在几天前,pico的大股东歌尔声学发布2021年中报时,还专门在财报中将vr板块单独列了出来,表示“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因为公司vr虚拟现实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不过这才没几天,就把这项业务直接变现了,显然下一季度财报将会相当好看。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之前1亿元投资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似乎更像是小试牛刀,如今豪掷近百亿收购一家vr硬件公司,显然才是其向着facebook编织的元宇宙之梦迈进的关键。
只不过要知道facebook含辛茹苦养了oculus六年,才终于搞出一款卖座的quest 2,而向来追求立竿见影的,愿意为这条暂时看不到尽头的赛道投入多少学费呢?
一、vr热潮走了又来,pico终于等来了大腿
pico作为一家vr软硬件研发制造商,除了致力于虚拟现实软硬件的研发,同时也涉及虚拟现实内容及应用的打造,几乎和oculus一样,都是在为vr终端用户提供从完整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目前研发过的产品有goblin vr一体机、pico u vr眼镜以及tracking kit追踪套件等。
在经过了15、16年之后国内资本对于vr行业的冷眼旁观后,除了像爱奇艺vr这类依托于爱奇艺平台的硬件公司,目前国内的vr产业中能够独立制作的vr产商已经屈指可数,pico正是其中之一。

爱奇艺vr奇遇2s
因此整个市场上其实留给字节跳动选择的收购标的本就不多,甚至如果不找点下手,恐怕拿着钱都找不到可买的对象了。
当然pico自身也有卖身意愿,其创始人周宏伟曾公开表示:“国内的一些游戏、互联网巨头,我觉得他们必然会(对 vr)有投入,我们希望在那个时候pico是最好的,跟他们的一个合作者也好,或者是一个投资标的也好。”
这其中大概也与pico的大股东歌尔声学不得不卖多少有些关系,后者作为知名的硬件代工厂,其实也是facebook旗下oculus quest系列的主要代工厂之一。这其实也是pico的产品能够在很多层面非常接近oculus quest 2的重要因素,尽管quest 2并未在国内销售,但其中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这都让歌尔声学不得不放弃其一手孵化的项目。
当然,字节跳动显然也不算病急乱投医,pico作为硬件厂商,本身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oculus quest 2在国内属于“不存在”的情况下。
今年5月,pico发布新一代vr一体机pico neo 3,根据官方说法开售24小时销售额便破千万。该设备基本上学习了quest 2的硬件优势,支持6dof(六自由度)。相比3dof多了上下、前后、左右三个位置的移动自由度,空间位移的增加意味着使用场景的扩展,用户体验可以从静态的视频观看,延伸至动态的vr游戏体验。

pico neo 3
综合来看,pico的市场表现也的确属于第一梯队。根据idc今年3月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ar/vr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pico位居国内vr一体机市场份额第一,q4份额高达57.8%。
这也让pico成为了国内少数能够在最近今年实现连续融资的vr公司,其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3月,pico宣布完成2.42亿人民币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基石资本,招商局资本,建银国际等。该轮融资完成后,pico的b轮和b 轮整体融资额已达4.35亿人民币。
当然,按照pico上一轮融资后的11亿元的估值,字节跳动本次收购也给出了相当高的溢价,几乎已经相当于当年facebook收购oculus时一半的价格。急于入局的心态可见一斑,只不过对于字节来说,花钱购入入场券从来不是问题,问题依然还是入场之后的心态调整与战略耐心,而在这方面,字节的表现一向都不算好看。
二、硬件与生态都需要养,但张一鸣有这个耐心吗?
facebook在2014年时花费将近30亿美元完全收购oculus,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其投资领域的一大败笔,尤其是在2016年后vr热潮过去,放眼全球也没什么几家公司还执着于开拓这一赛道。
不过在facebook一本万利的广告利润与扎克伯格本人对虚拟现实的野心支持下,oculus几乎也算是少有的没有后顾之忧,在单一赛道上屡败屡战并有可能实现口碑逆转的商业案例。从高端的pc vr到入门级一体式头显,oculus也把业界弯路全部走过一遍,最终才依靠oculus quest 2打开了局面。

oculus quest 2宣传图
两千出头的价格,就能得到较为完善的vr硬件体验,这在五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根据相应的硬件拆解得出的制造成本,在上市前期,oculus quest 2几乎也属于亏本销售,甚至在最近的面罩召回事件后,oculus直接推出了加量不加价的128g入门版本,显然facebook也希望能够尽可能覆盖足够多的用户,并且让硬件销售带动内容生态向前。
“我们一直相信当活跃用户到大约1000万时,使用vr的人们的市场就足够大了,对于开发人员而言,这都是值得的,要为此开始开发。”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曾不止一次表示,他看好vr/ar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确实给予了非常高的投入。
根据facebook第二季度的财报,广告业务之外的其它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oculus和portal等vr/ar硬件,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至5亿美元,仅占总营收的1.7%。
不过虽然收入规模对于一家万亿公司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facebook对这项业务表现出了的重视恐怕让所有人震惊。
根据the information统计,facebook2021年初雇佣了约5.9万名员工,就有近1万人在其vr/ar业务部工作,占其员工总数的17%。而且扎克伯格在企业内部问答表示,公司内部员工购买oculus quest 2可享受全额报销,甚至他们最新的虚拟办公horizon workrooms也在推出前就在公司内部进行了长期的日常办公测试,这种全情投入充分说明了其推动vr/ar业务的决心。
同样是广告营收为主的巨头公司,字节跳动似乎也正在重复着facebook的路径,甚至可以说在如今的这个时间点,pico的硬件产品要远强于oculus当年被收购时的状态。
但成熟的硬件产品并不代表着就能快速占据市场,尤其是在vr这一领域,软件生态往往更具有决定性,而vr游戏的投入更是费时费力。事实上oculus quest 2以及pico新品的销售量,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得益于v社开发的3a级大作《半条命:爱丽克斯》的及时出现,以及长期让vr设备不至于快速吃灰的vr音乐游戏《节奏光剑》。

《节奏光剑》游戏画面
对于现阶段的vr硬件公司来说,很难单纯指望外部开发者去创作出一款足以吸引并且留住用户的热门游戏或内容,多数时候硬件厂商也必须要承担起维护生态的重任,就像国内流行的vr影视内容背后多少都有爱奇艺的身影。
对字节跳动而言,收购一家vr硬件公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保持竞争力并搭建起元宇宙的基础框架,后续在软件生态以及游戏内容上的持续投入无疑会是大头。
从去年开始,vr游戏的相关融资增长明显,且投资额开始显著上升,更关键的是部分顶级vr内容厂商已经悉数被收购,光是facebook一家就已经收购了5家vr游戏企业,其中就包括《节奏光剑》的开发商beat games、《population:one》开发公司bigbox和《onward》开发商downpour interactive。就连ea都对vr游戏动了心思,花费21亿美元收购了上市手游公司glu mobile,后者曾开发vr游戏《deerhunter vr》。
而极少数做出热卖国产vr游戏《contractors》的caveman studio,最先选择的发行平台也依然是quest,在国外销量超百万美元后,今年才终于与pico进行合作实现了国内发行。

vr游戏《contractors》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vr游戏的开发与发行,与目前国内最流行的手游还是有极大区别,先出海再回国成为多数想要在vr游戏上有一番作为的工作室必经之路。
说一千道一万,即便是现在有了facebook的摇旗呐喊,vr平台距离像智能手机那样的大爆发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从字节跳动过往对于硬件投资与赛道**来看,其赢在当下的意愿要比其他巨头来的更明确。在收购锤子手机之后,只用了一年时间,销量毫无起色就让这一情怀品牌彻底被砍掉,转型教育智能硬件现在又遭遇到“双减”政策,前途未卜。
即便是vr硬件对于字节跳动来说仅仅只是元宇宙这一概念型业务的敲门砖,但其更加复杂的硬件设计与供应链管理,以及去年以来不断恶化的芯片短缺导致的产能问题,都会无时不刻考验字节跳动那为数不多的耐心。
字节跳动与facebook的另外一大不同点则在于社交业务的悬殊地位,虽然两家公司都以广告作为主要营收,但不论是今日头条还是抖音,其都是依赖算法的内容分发平台而非社交媒体。而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如果vr硬件是元宇宙的硬件骨架,社交关系则是元宇宙的软件灵魂,毕竟没人想在空空如也的虚拟现实里游荡。即便tiktok在国际短视频业务上依然压制着facebook,但后者总量接近35亿的社交媒体用户,显然才是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的最大底气。虽然tech星球报道称,字节内部正在开发一款元宇宙的社交产品“pixsoul”,但现在的起步离起效更是遥遥无期。

来源:app annie
即便是有“app工厂”之称,字节在社交领域的尝试也大多以失败告终,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想要在社交媒体上挑战腾讯与facebook,显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大的问题是,字节的流量生态一向都是自成一体,论封闭性与自产自销较腾讯、阿里都更胜一筹,而需要反复强调的是,元宇宙需要的恰恰是开放生态以及更广泛的外部合作,即便是facebook也承认自己无法包办一切。
高价收购vr硬件公司,足以让外界看到字节跳动竞逐元宇宙的急切状态,只不过在这条尚未成型的赛道中,要为探索不确定性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多,离数据、增长这些肉眼可见的成效只会更远,但就像快看ceo陈安妮在媒体采访里所说的,字节关心的都是数据、增长,而不像腾讯起码还会在意ip价值、文化内容。
如果看过《头号玩家》的人都知道故事的结局,处心积虑不断氪金的大公司终究不是真心爱好的玩家的对手,在现实中故事或许没有这么梦幻,但扎克伯格这些年为不相信人性只依靠算法以及效率至上所交的学费已经足够多了,张一鸣则更像是才刚刚入门而已。

事到如今还没象征性的表态入局“元宇宙”,恐怕都没脸称自己是大厂了。
壹娱观察刚刚在《别理soul了,他们才有资格在中国谈元宇宙》一文中分析了腾讯和爱奇艺为什么是国内平台级公司里最有可能搭建起元宇宙框架的公司,而就在8月27日,彭博社率先报道称字节跳动准备以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国产vr硬件公司pico。
8月29日,pico也发布了内部全员信,确认了这一次收购,称pico将并入字节跳动的vr相关业务,整合字节的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将在产品研发和开发者生态上加大投入。根据36氪的报道表示,这笔交易的最终价可能远不止50亿,“收购金额或许能达到1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 97 亿元)”。
事实上,就在几天前,pico的大股东歌尔声学发布2021年中报时,还专门在财报中将vr板块单独列了出来,表示“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因为公司vr虚拟现实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不过这才没几天,就把这项业务直接变现了,显然下一季度财报将会相当好看。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之前1亿元投资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似乎更像是小试牛刀,如今豪掷近百亿收购一家vr硬件公司,显然才是其向着facebook编织的元宇宙之梦迈进的关键。
只不过要知道facebook含辛茹苦养了oculus六年,才终于搞出一款卖座的quest 2,而向来追求立竿见影的张一鸣,愿意为这条暂时看不到尽头的赛道投入多少学费呢?
一、vr热潮走了又来,pico终于等来了大腿
pico作为一家vr软硬件研发制造商,除了致力于虚拟现实软硬件的研发,同时也涉及虚拟现实内容及应用的打造,几乎和oculus一样,都是在为vr终端用户提供从完整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目前研发过的产品有goblin vr一体机、pico u vr眼镜以及tracking kit追踪套件等。
在经过了15、16年之后国内资本对于vr行业的冷眼旁观后,除了像爱奇艺vr这类依托于爱奇艺平台的硬件公司,目前国内的vr产业中能够独立制作的vr产商已经屈指可数,pico正是其中之一。

爱奇艺vr奇遇2s
因此整个市场上其实留给字节跳动选择的收购标的本就不多,甚至如果不找点下手,恐怕拿着钱都找不到可买的对象了。
当然pico自身也有卖身意愿,其创始人周宏伟曾公开表示:“国内的一些游戏、互联网巨头,我觉得他们必然会(对 vr)有投入,我们希望在那个时候pico是最好的,跟他们的一个合作者也好,或者是一个投资标的也好。”
这其中大概也与pico的大股东歌尔声学不得不卖多少有些关系,后者作为知名的硬件代工厂,其实也是facebook旗下oculus quest系列的主要代工厂之一。这其实也是pico的产品能够在很多层面非常接近oculus quest 2的重要因素,尽管quest 2并未在国内销售,但其中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这都让歌尔声学不得不放弃其一手孵化的项目。
当然,字节跳动显然也不算病急乱投医,pico作为硬件厂商,本身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oculus quest 2在国内属于“不存在”的情况下。
今年5月,pico发布新一代vr一体机pico neo 3,根据官方说法开售24小时销售额便破千万。该设备基本上学习了quest 2的硬件优势,支持6dof(六自由度)。相比3dof多了上下、前后、左右三个位置的移动自由度,空间位移的增加意味着使用场景的扩展,用户体验可以从静态的视频观看,延伸至动态的vr游戏体验。

pico neo 3
综合来看,pico的市场表现也的确属于第一梯队。根据idc今年3月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ar/vr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pico位居国内vr一体机市场份额第一,q4份额高达57.8%。
这也让pico成为了国内少数能够在最近今年实现连续融资的vr公司,其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3月,pico宣布完成2.42亿人民币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基石资本,招商局资本,建银国际等。该轮融资完成后,pico的b轮和b 轮整体融资额已达4.35亿人民币。
当然,按照pico上一轮融资后的11亿元的估值,字节跳动本次收购也给出了相当高的溢价,几乎已经相当于当年facebook收购oculus时一半的价格。急于入局的心态可见一斑,只不过对于字节来说,花钱购入入场券从来不是问题,问题依然还是入场之后的心态调整与战略耐心,而在这方面,字节的表现一向都不算好看。
二、硬件与生态都需要养,但张一鸣有这个耐心吗?
facebook在2014年时花费将近30亿美元完全收购oculus,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其投资领域的一大败笔,尤其是在2016年后vr热潮过去,放眼全球也没什么几家公司还执着于开拓这一赛道。
不过在facebook一本万利的广告利润与扎克伯格本人对虚拟现实的野心支持下,oculus几乎也算是少有的没有后顾之忧,在单一赛道上屡败屡战并有可能实现口碑逆转的商业案例。从高端的pc vr到入门级一体式头显,oculus也把业界弯路全部走过一遍,最终才依靠oculus quest 2打开了局面。

oculus quest 2宣传图
两千出头的价格,就能得到较为完善的vr硬件体验,这在五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根据相应的硬件拆解得出的制造成本,在上市前期,oculus quest 2几乎也属于亏本销售,甚至在最近的面罩召回事件后,oculus直接推出了加量不加价的128g入门版本,显然facebook也希望能够尽可能覆盖足够多的用户,并且让硬件销售带动内容生态向前。
“我们一直相信当活跃用户到大约1000万时,使用vr的人们的市场就足够大了,对于开发人员而言,这都是值得的,要为此开始开发。”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曾不止一次表示,他看好vr/ar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确实给予了非常高的投入。
根据facebook第二季度的财报,广告业务之外的其它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oculus和portal等vr/ar硬件,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至5亿美元,仅占总营收的1.7%。
不过虽然收入规模对于一家万亿公司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facebook对这项业务表现出了的重视恐怕让所有人震惊。
根据the information统计,facebook2021年初雇佣了约5.9万名员工,就有近1万人在其vr/ar业务部工作,占其员工总数的17%。而且扎克伯格在企业内部问答表示,公司内部员工购买oculus quest 2可享受全额报销,甚至他们最新的虚拟办公horizon workrooms也在推出前就在公司内部进行了长期的日常办公测试,这种全情投入充分说明了其推动vr/ar业务的决心。
同样是广告营收为主的巨头公司,字节跳动似乎也正在重复着facebook的路径,甚至可以说在如今的这个时间点,pico的硬件产品要远强于oculus当年被收购时的状态。
但成熟的硬件产品并不代表着就能快速占据市场,尤其是在vr这一领域,软件生态往往更具有决定性,而vr游戏的投入更是费时费力。事实上oculus quest 2以及pico新品的销售量,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得益于v社开发的3a级大作《半条命:爱丽克斯》的及时出现,以及长期让vr设备不至于快速吃灰的vr音乐游戏《节奏光剑》。

《节奏光剑》游戏画面
对于现阶段的vr硬件公司来说,很难单纯指望外部开发者去创作出一款足以吸引并且留住用户的热门游戏或内容,多数时候硬件厂商也必须要承担起维护生态的重任,就像国内流行的vr影视内容背后多少都有爱奇艺的身影。
对字节跳动而言,收购一家vr硬件公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保持竞争力并搭建起元宇宙的基础框架,后续在软件生态以及游戏内容上的持续投入无疑会是大头。
从去年开始,vr游戏的相关融资增长明显,且投资额开始显著上升,更关键的是部分顶级vr内容厂商已经悉数被收购,光是facebook一家就已经收购了5家vr游戏企业,其中就包括《节奏光剑》的开发商beat games、《population:one》开发公司bigbox和《onward》开发商downpour interactive。就连ea都对vr游戏动了心思,花费21亿美元收购了上市手游公司glu mobile,后者曾开发vr游戏《deerhunter vr》。
而极少数做出热卖国产vr游戏《contractors》的caveman studio,最先选择的发行平台也依然是quest,在国外销量超百万美元后,今年才终于与pico进行合作实现了国内发行。

vr游戏《contractors》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vr游戏的开发与发行,与目前国内最流行的手游还是有极大区别,先出海再回国成为多数想要在vr游戏上有一番作为的工作室必经之路。
说一千道一万,即便是现在有了facebook的摇旗呐喊,vr平台距离像智能手机那样的大爆发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从字节跳动过往对于硬件投资与赛道**来看,其赢在当下的意愿要比其他巨头来的更明确。在收购锤子手机之后,只用了一年时间,销量毫无起色就让这一情怀品牌彻底被砍掉,转型教育智能硬件现在又遭遇到“双减”政策,前途未卜。
即便是vr硬件对于字节跳动来说仅仅只是元宇宙这一概念型业务的敲门砖,但其更加复杂的硬件设计与供应链管理,以及去年以来不断恶化的芯片短缺导致的产能问题,都会无时不刻考验字节跳动那为数不多的耐心。
字节跳动与facebook的另外一大不同点则在于社交业务的悬殊地位,虽然两家公司都以广告作为主要营收,但不论是今日头条还是抖音,其都是依赖算法的内容分发平台而非社交媒体。而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如果vr硬件是元宇宙的硬件骨架,社交关系则是元宇宙的软件灵魂,毕竟没人想在空空如也的虚拟现实里游荡。即便tiktok在国际短视频业务上依然压制着facebook,但后者总量接近35亿的社交媒体用户,显然才是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的最大底气。虽然tech星球报道称,字节内部正在开发一款元宇宙的社交产品“pixsoul”,但现在的起步离起效更是遥遥无期。

来源:app annie
即便是有“app工厂”之称,字节在社交领域的尝试也大多以失败告终,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想要在社交媒体上挑战腾讯与facebook,显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大的问题是,字节的流量生态一向都是自成一体,论封闭性与自产自销较腾讯、阿里都更胜一筹,而需要反复强调的是,元宇宙需要的恰恰是开放生态以及更广泛的外部合作,即便是facebook也承认自己无法包办一切。
高价收购vr硬件公司,足以让外界看到字节跳动竞逐元宇宙的急切状态,只不过在这条尚未成型的赛道中,要为探索不确定性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多,离数据、增长这些肉眼可见的成效只会更远,但就像快看ceo陈安妮在媒体采访里所说的,字节关心的都是数据、增长,而不像腾讯起码还会在意ip价值、文化内容。
如果看过《头号玩家》的人都知道故事的结局,处心积虑不断氪金的大公司终究不是真心爱好的玩家的对手,在现实中故事或许没有这么梦幻,但扎克伯格这些年为不相信人性只依靠算法以及效率至上所交的学费已经足够多了,张一鸣则更像是才刚刚入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