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发布了一组数据,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成为近10年之最,但拟录取人数却只有4万。
即便成功率如此低,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对“铁饭碗”的向往。
数百万人擦肩接踵,企图游上岸。仿佛唯有如此,才能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反之,落榜如同落水,只能继续在水深火热的日子里挣扎,余生无望。
逐年攀升的数字背后,是当代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焦虑感和渴望“一劳永逸”的心态在作祟。
很多人寄希望于通过一次考试,就能改变当下的处境,重获新生。
可人生犹如一次长途旅行,即便登上了某个“岸”,也并不代表就能止步不前。我们总会对下一处的风景,充满期待。
实际上,真正让我们对当下感到迷茫,对未知充满恐惧的,不是上岸与否,是可怕的“上岸思维”。
每个人的人生,
不是从“上岸”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之前,35岁大龄“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再次在网上引起热议。
35岁的唐尚珺,至今已参加过15次高考。随着纪录片《高十》在网上热播,他的故事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唐尚珺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母靠种地为生,抚养包括他在内的5个孩子。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当时连三本线都没上,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技工学校学手艺。
但唐尚珺不甘心,于是他瞒着父母偷偷退了学,选择了复读。
在唐尚珺的认知里,只有考上清华那样的学校才能改变命运。
10多年间,他曾被多所知名高校录取,却一次次放弃入学机会而选择复读。
他本有过数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皆因一个执念而放弃。
来源:视觉中国
而事实上,所谓的“岸”,不过是大多数人想象出来的临时避风港。
有人不断给自己催眠:考上大学就自由了,找到好工作就顺利了,结完婚人生就圆满了……
但大学毕业后,仍要面临求职的压力;步入职场后,也免不了被卷入晋升的赛道;拥有美满的婚姻,依旧无法保证今后就不再遇到坎坷……
人生在世,其实哪条路都不是坦途,无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幸福,从来没有完美的定义和标准的答案。我们大可不必将人生全部押在某个小目标上。
当我们为了“上岸”,不惜放弃感受当下生活的美好,甚至删除人生其他的可能性时,就如同亲手将自己推至沼泽之中,使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
每个人的人生,不是从“上岸”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有一种强大,叫给心灵解绑
看到过一句话:“人生本是一片旷野,可是无数人却活成了一条轨道。”
旷野,意味着自由和无限的可能。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躲避未知的风险,甘愿步入既定的轨道,企图一路向前,抵达终点。
人活着是为了体验,并不是为了靠岸。
人生的意义也不在终点,而在经历。
非体验,不人生。人活着就是为了探索不一样的路径,体验不同的经历。
旅游博主房琪曾经的梦想是去北京读大学。
可事与愿违,第一年高考她落榜了。
第二年,房琪艺考成绩优异。但出于对北京的执念,她在填报专业时,果断放弃了另外两所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的学校,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
命运再次戏弄了她,她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只能去南京的一所三本院校读编导专业。
面对两次高考的失败,房琪并没有揪着不放。她尽快调整了心态,学会给心灵解绑。
回顾那段灰暗的时光,房琪总结道:“与其一味地沉浸在伤心难过之中,不如多去想一想,如何才能做出被人认可和接受的作品?离开一个不认可你的环境,是否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甚至更加精彩?”
在校期间,她努力练习普通话,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主动找机会锻炼自己。
临近毕业时,房琪报名参加了主持人大赛。非专业出身的她,最终以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层层选拔,拿到央视的入场券。
数年后,她又凭借出色的文案功底和独具风格的短视频爆火网络,成了一名千万粉丝博主。
房琪的成功,在于她不给自己贴上“非名校”“非专业”的标签,为人生设限。而是将经历化作长大的勋章,一路向前。
来源:视觉中国
成功,本就不只有一条路,一种答案。
比起“上岸”,拥有更强大的内心,才能让我们拥有可以保护自己的最坚硬的铠甲。
因为生活不在彼岸,当下才是全部。学会给心灵解绑,接纳一切可能性,才能越活越松弛。
唯有试着放过自己,才会发现:人生处处都是岸。
走出“上岸思维”,自己成就自己
现如今,大厂裁员的新闻屡见不鲜。“高薪水”“铁饭碗”也不再是人们抵御风险的法宝。
实际上,想要过得安稳,关键要看是否有本事养活自己。
陕西姑娘邢小颖曾因高考失利,进入一所高职学院学习。虽然父母都劝她复读,但邢小颖认为,比起改变学历,尽快掌握一门本领才是重中之重。
她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不怕吃苦受累,最终以专业课第一的好成绩从高职毕业,赢得了到清华大学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机会。
刚到清华时,邢小颖面对年龄相仿,却有顶尖学历的同学们,内心十分忐忑。
她生怕自己讲课时,会被学生们的问题难住。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邢小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备课上。她抽空就去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总结教学方法。还经常下班后,将自己关在车间里,熟悉教具,模拟教学。
经过数次练习,她的课讲得越来越好。实习期满,她被清华大学正式聘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
从教学视频上看,邢小颖在授课时自信大方,操作娴熟,讲解生动。她的课迅速火出清华,央视也对她进行了采访,之后题为“我从高职毕业,当上了清华老师”的新闻迅速火遍网络。
有网友看到她的视频后,评论道:“事实是,文凭不是标准,实力才是。”
邢小颖并不急于撕掉“高职生”的标签,“把当下的工作做好”,是邢小颖应对挑战与质疑的方式。
邢小颖从不因自己的低学历而自卑,她说:“别人贴的标签,我无所谓。我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不管起点高低,努力总会带来希望。”
比起“上岸”,不如自己造岸,才能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
人生本就丰富多彩,而非是一道单选题,答错即得零分,容不得半点失误,禁止自由发挥。
我们要允许自己有不“上岸”的勇气,积极地拥抱变化,做自己的靠山。
只有走出“上岸思维”,我们才能迎来真正的成熟,自己成就自己。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句话:“站在高处望深渊,坠入深渊识攀爬,人不活一个点,人活起伏。”
没有哪个岸,是我们终生的港湾,也没有哪座山,能成为我们一辈子的依靠。
与其拿着他人的地图走路,不如用心思考,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与其紧盯着某个目标不放,不如放宽心态,活在当下感受幸福;
与其指望“上岸”后一劳永逸,不如依靠自己,打造自身最坚实的盔甲。
人生数十载,无论身处何处,日子都在继续。
其实,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极度坦诚地面对自己,跟随自己的心意选择,不盲从、不糊弄。
走得慢一点也没关系,花的时间多一点也没关系,不满足别人的期待也没关系。
只要你是在成为你的路上,过自己想过的人生,才是不会后悔的人生。
愿你能做自己的“岸”,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克娜,以笔绘心,见字如面,希望能将正能量传递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