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google收购character.ai两个多月后,中国ai大模型领域也进入并购整合的加速期。
最近的例证是,一家由95后博士创办的ai垂直领域大模型公司,已被智能手机厂商oppo收购。与此同时,包括ceo、cto在内的多位波形智能团队核心成员已经集体入职oppo。
摄影:肖丽
波形智能成立于2023年,由95后博士姜昱辰创立。姜昱辰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之后获得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学者ryan cotterell,专攻自然语言生成方向(包括llm、长内容生成、机器翻译),曾在微软亚研院从事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与推理。
2024年9月15日,姜昱辰在即刻上转发一篇关于创始人模式思考的文章,并重点标注了其中的一段话:“事实上,ceo在做每个决策的时候都至少会产生两个影响:*,决策本身的后果。第二,一个能够做出更好决策或更差决策的新组织。”
波形智能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因赶上2023年ai大模型的创业热潮,加之其创始团队的精英背景,使得波形智能快速拿到两轮融资,也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
2024年1月,波形智能刚完成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西湖科创投、老股东藕舫天使跟投,以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等个人投资者也参与投资。2023年,成立之初,波形智能就获得藕舫天使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据波形智能官方披露,公司旗下的ai生成式产品蛙蛙写作上线一年,注册用户就超过30万,生成将近200亿字数的文本,付费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6小时。
而加入oppo公司这个决定,对姜昱辰和团队来说算不上悲壮。相比于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创办的ai公司竹间智能,因为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而倒闭,姜昱辰和波形智能进入oppo,相当于有了一个结实的后盾——对她而言,这意味着能减轻融资和现金流的财务压力。波形智能在后续的声明中表示,“产品和公司仍在正常运营,均不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借助ai大模型的能力正在迎来新的增长空间。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告诉《中国企业家》:“在ai人才上,我们希望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进来,因为我们认为智能手机是ai应用体验*的载体。况且,oppo一直在深耕全球市场,在全球有6亿多的用户。”
波形智能被oppo收购,也侧面反映了国内ai大模型领域已发展到了新阶段。
今年8月,创新工场联合ceo汪华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大家投超级模型公司和超级infra公司的已经变少了,本质上那一波的投资已经开始做收敛了。有一些小的模型公司,可能会被收购,或者互相合并,大家整个聚焦到落地和应用了。”
此外,汪华强调:“每隔一段时间,行业就会快进到下一阶段,上一阶段会发生一些整合。并不是说上一阶段的公司就不是好公司,只是上一阶段已经投了足够多,市场上已经有足够多的玩家。接下来,可能并不需要新的玩家,而是在现有的玩家里面决出胜者。”
精英创业团队
波形智能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投资机构和外界的注意力,核心之一在于其精英的创始团队背景。
创办波形智能之前,姜昱辰曾想过做ai留学文书的写作,但是商业化评估时,发现技术太贵了,仅数据标注一项的花费可能就需要几百万欧元。她也做过侧重于数据分析的新闻聚合器,但因为很难商业化,就又退而求其次做了数据分析。
直到2022年11月,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达到可落地的地步,姜昱辰想要再次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了。“首先是大众心智已经有了,市场推广变得容易,其次是我们不再需要做大规模的数据标注,启动成本低了很多倍,这是一个相当‘industry-ready’的时刻,我们觉得必须要抓住机遇做点什么。”姜昱辰在此前接受品玩的报道时曾表示。
蓝驰创投的闭门会上,那时还不是波形智能cpo的万磊遇到了姜昱辰。此时的姜昱辰刚刚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毕业,带着大模型技术正寻找机会。万磊此前在腾讯供职,是过亿月活社交app高级产品经理,也是多款ai产品创始人。他们一个懂产品,一个懂技术,很快就一拍即合。
此外,波形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兼coo余腾曾任美国上市公司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拥有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cto周王春澍博士则同样就读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专注于人工智能方向研究。
在姜昱辰看来,智能是建立在思维的交流上,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因此,波形智能主攻内容创作垂直领域的长文本生成。2024年1月29日,在波形智能的技术开放日上,姜昱辰发布了一款能生成长文本的大模型:内容创作垂域sota大模型“weaver”。
来源:蛙蛙写作k8体育官网截图
也是在此次技术开放日上,波形智能还推出了由weaver驱动的ai辅助创作工具“蛙蛙写作1.0”。用户可以根据创作需求,一次性输出文本,或者按照大纲—章节的顺序分步写作。同时,姜昱辰强调,蛙蛙写作的写作速度能够达到10分钟1万字。
此前,为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做到无限长文本生成,波形智能还曾在2023年5月发表了名为recurrentgpt的训练范式。姜昱辰介绍,在实际测评中,recurrentgpt在比gpt-4的文本生成速度快3倍的情况下,书写的效果还要更出色。
事实上,就在2024年7月28日的波形智能summer devday上,该公司还发布了全新的个性化大模型技术life-long personalized ai,并提出了关于“让每个人拥有专属ai”的未来构想。
与此同时,波形智能发布了新一代多模态无限式长内容生成的个性化自适应私人语言模型weaver 2.0,同时升级多语言多模态的ai内容创作工具——蛙蛙写作2.0、siuuu.ai、ai learning等系列产品。
然而,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仅仅时隔2个多月,波形智能就被oppo收购。
oppo为什么需要波形智能?
事实上,oppo是面对ai大模型危机感最强,也是最早布局的自研大模型的智能手机厂商之一。刘作虎此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媒体的采访时甚至直言,“今年(2023年)不做大模型的手机厂商一定没戏。”
oppo从2020年就已经开始ai布局,经过三年积累,2023年11月oppo正式推出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随后,oppo宣布70亿参数的ai大模型在手机端落地,也成为*在端侧部署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手机厂商。截至目前,oppo已经推出了超过100项生成式ai功能,涵盖视觉模型支持的ai消除功能、ai通话摘要、小布助手等。
2024年春节刚过,一向鲜少对外发声的oppo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明永,也突然对外释放一个重大判断:“ai手机的全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通过ai,可以把手机的体验重新做一遍,帮助用户实现更高价值。”
随后,oppo内部围绕ai大模型,展开战略组织调整。oppo把组织内部所有与ai相关的部门从整个公司抽离,成立了一个专门的ai中心,整合全球研发资源,举全公司之力,全力重金投入ai。
“在投入上,我们可以说是没有上限的。研发的具体投入我没有统计过,人、设备、数据中心这些都算上的话还真不少,但是我们没有真正跟大家去说上限是什么,核心是看它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一个战略方向。”刘作虎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然而,虽然oppo自称投入没有上限,但ai时代智能手机厂商制胜的关键,除了充足的资金,还得有批量的人才和丰富的ai技术、产品经验。而波形智能的核心创始团队所代表和沉淀的人才、技术和产品等资源和经验,正是oppo所渴求的。
2024年初,oppo曾推出1 n智能体生态战略,旨在通过ai超级智能体和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推动ai从尝鲜到常用,为用户提供更高效、自在的下一代ai体验。在此战略下,oppo开始全球招揽ai人才。而随着波形智能核心创始团队的加入,他们能在oppo现有生态体系中作出更多的探索。
ai领域的并购潮
波形智能被oppo收购,代表着ai行业并购潮的提速。放眼全球市场,ai大模型行业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狂飙突进后,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开始面临更加现实的挑战和考验。
2024年8月,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haracter.ai按照25亿美元价格估值,被谷歌收购。其创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等人也重返谷歌旗下deepmind部门,预计character.ai共有30余人同时加入谷歌。
character.ai的特色在于其强大的个性化能力、丰富的角色选择、灵活的群聊模式以及强大的社区生态系统,这些特点使其在ai聊天机器人领域中脱颖而出。凭借这些优势,character.ai已经吸引了2000多万用户。
更早之前,2024年3月,微软以6.5亿美元买下一只独角兽inflection ai。该公司由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创办。2023年5月inflection ai推出名为pi的ai机器人,该产品可以以轻松且口语化的方式与用户交谈。
而今年3月,inflection ai却表示,计划将其技术授权给微软。随后,微软方面与inflection ai达成协议,公司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karen simonyan,以及该公司大部分成员加入微软。
adept同样是一家由前openai和谷歌ai开发人员创立的明星ai公司,主要经营ai agent(ai智能体)业务,公司成立于2022年。2023年3月,adept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已超10亿美元。然而,该公司最终的命运也是被大厂收购。
2024年6月,亚马逊宣布与adept达成技术授权协议,adept联合创始人david luan及部分团队成员将加入亚马逊,负责为亚马逊的人工通用智能(agi)团队提供支持。该团队负责开发大语言模型,目前由luan管理,并且团队由很多adept员工组成。
被大厂收购,正在成为部分ai创业者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