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光伏众生相 -k8体育

过去两年光伏热带来的“财富效应”下,众多跨界者跑步进场。眼下,在行业周期寒冬面前,这些跨界者陆续败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项目的烂尾、终止、撤回。11月6日,正业科技(sz:300410)公告,终止投资年产5gw光伏组件及8gw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同时,旗下景德镇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也宣告终止。面对外界

过去两年热带来的“财富效应”下,众多跨界者跑步进场。眼下,在行业周期寒冬面前,这些跨界者陆续败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项目的烂尾、终止、撤回。

11月6日,正业科技(sz:300410)公告,终止投资年产5gw光伏组件及8gw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同时,旗下景德镇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也宣告终止。面对外界疑问,正业科技表示:公司准备剥离光伏资产,把重心放回到主业上来。

正业科技主营业务是向pcb、锂电、平板显示等行业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智能装备,于2022年“追风”进入新能源行业。从跨界光伏到逃离光伏,其轨迹恰好与光伏行业的火热到退潮相重叠。

正业科技只是近期众多逃离光伏行业的跨界者之一。

这些企业大多是在2020-2023年这段光伏行业上行周期中入局的,想趁行业东风赚快钱、捞一把。结果却是钱没赚到,反而在连续亏损中债务激增,甚至导致公司生存状况恶化。

肉没吃到,反“挨了顿打”。这些跨界者的狼狈,值得更多后来者警醒。光伏行业虽然门槛不是太高,但如果连最基本的敬畏心都没有,必然很难走得远、走得稳。

1、高峰时刻,疯狂入局

2020年“双碳”战略宣布后,光伏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和造富浪潮,a股随之崛起了一支耀眼的光伏军团,高峰时期超15家光伏上市企业的市值超千亿元。

光伏行业的兴旺,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公开数据显示,仅2022年就有70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布局光伏。即便在过剩危机开始暴露的2023年,仍然有十几家企业跑步涌入。

跨界者中有产业投资与专业团队合作的,如五粮液(sz:000858)投资的和光同程(通威股份原董事长谢毅担纲创业的项目);有原来业务与光伏行业有相关性,继续加大投入延伸业务的,如双良节能(sh:600481)原本是做光伏设备的,趁着行业热度进入切片领域。

如果说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做光伏还说得过去,那么更多的跨界者则是毫无产业相关性,有做玩具的、卖服装的、生产奶粉的、甚至“拖鞋大王”、“养猪大户”都一股脑的加入进来,从上游硅料到下游电站都成为跨界企业的掘金热点。

有的跨界者,入局即瞄准一体化。如沐邦高科(sh:603398),自2022年以来共宣布6个光伏项目,期间有两个项目被中止,其余四个项目为梧州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内蒙古包头年产5000吨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铜陵狮子山10gw-n型高效电池片、10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以及山西沂州16gw 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基本覆盖了除组件之外的硅料、拉晶、切片、电池片四个环节。

更多的跨界企业则“扎堆”在电池片和组件环节。这两个环节,一个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高,同时也是本轮技术更迭的关键环节;一个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建设周期短,能够最快切入的环节。

大手笔投资的不在少数,项目规模动辄5gw、10gw,甚至几十个gw,投资动辄几十个亿。从水牛奶跨界光伏的皇氏集团(sz:002329),就一口气宣布了20gw的topcon高效电池和2gw的组件项目。

还有更牛气的跨界者——一入局就同时瞄准多个技术路线布局。如明牌珠宝在绍兴柯桥投资建设的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项目,就包含16gw的topcon技术电池片和4gw的hjt技术电池片产能。

从技术角度来看,2023年topcon取代perc成为行业主流,但掌握核心专利、能把topcon做好的企业并不多,更不要提这些没有技术基础的跨界者了;而hjt技术路线,即使是头部企业都不敢做,如何快速降本、如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到现在都没有解决,这些蜂拥而入的跨界企业靠什么来做gw级的产线?

无他,要么就是无知者无畏,要么就是借着光伏的热度“编故事”提振股价。

2、周期转换,“鸡飞蛋打”

在这些跨界企业疯狂入局的时候,整个光伏行业的产能都在迅速膨胀。大量跨界企业的加入,使得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快。当这些企业还沉迷在追上风口数钱的幻想中,光伏大洗牌已经来了。

2023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已寒气逼人。价格端,投标报价跌破1元成本线,还出现了p/n组件综合报价0.862元/w 的*价。产业链全线跌价,硅片、电池环节都赚不到钱了。

跨界者最为集中的组件电池环节,产能过剩近一倍,首当其冲成为洗牌重灾区。2023年第四季度,金刚光伏(sz:300093)、棒杰股份(sz:002634)、st聆达 (sz:300125)、华民股份(sz:300345)、麦迪科技(sh:603990)等企业轻者亏损千万,重者亏损上亿。

到2024年上半年,产业链四大环节都跌价跌到亏本。光伏上市公司交出的半年报可谓“史上最惨”,不仅亏损企业数量大增,亏损幅度也在增大。而跨界企业无疑是最糟糕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超过1000%的就至少有五家,分别为棒杰股份(-1451.61%),沐邦高科(-1444.4%),宝馨科技(-2121.75%)、国晟科技(-2138.11%)、聆达股份(-5076.45%)。

如今,光伏全产业链亏损状况仍未扭转。今年前三季度,39家光伏上市公司合计亏损额高达466亿元。而金刚光伏、正业科技、聆达光伏、棒杰股份、华民股份、麦迪科技、沐邦高科等跨界者亏损均已超过3个季度。

棒杰股份2023年至今年三季度亏损2.8亿元,超过跨界光伏前四年的净利润之和(2.28亿元);麦迪跨界一年多,亏损4.36亿元,亏掉跨界前八年的利润。聆达过去四个季度合计亏损近6亿元,接近其总资产的一半。而金刚光伏自2021年跨界以来亏损局面不仅一直未能扭转,反而不断加重,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5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亏损额度。

那些傍上龙头大哥的跨界企业,处境照样不佳。比如华民股份和明牌珠宝,前者在2023年先后与通威、华晟、一道、正泰新能签下硅片大单,手握逾200亿供货合同;后者则在今年3月与天合光能及旗下子公司签下价值58亿元的电池片大订单。

然而,华民股份自2023年第二季度即开始亏损,6个季度来亏损掉3.91亿元,而其净资产仅为6.65亿元;明牌珠宝则在今年二、三季度合计亏损掉1288万元。

亏损只是一方面,这些跨界企业还面临两难抉择:在建的项目是继续推进,还是就此终止?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现实且短时间内无法改观,跨界企业即使想尽办法把产线建成,未来也不一定有机会开起来。而就此终止,虽能及时止损,但也意味着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还可能面临种种违约和巨额坏账,接下来的资本故事还怎么讲下去?

涉足不深者(如皇氏集团)见势不妙,已及时抽身撤退,而众多已经入局较深的企业则不得不“断臂求生”了。

3、仓皇撤退,一地鸡毛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2024年10月,包括皇氏集团、金刚光伏、沐邦高科、华东重机(sz:002685)、向日葵(sz:300111)、宝馨科技、乐通股份(sz:002319)等在内的二十余家企业宣布延期、终止投资光伏项目,涉及项目规模超130gw,其中异质结、topcon高效电池组件项目13个,终止原因多为光伏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快、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市场竞争加剧、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项目建设复杂性较高等。

终止项目的同时,一些企业通过剥离光伏资产来“甩包袱”。如10月25日,明牌珠宝宣布拟将主营光伏电站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明豪科技全部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浙江日月首饰集团有限公司;8月10日,麦迪科技宣布拟出售公司所持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重新聚焦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业务的发展。

而撤退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企业都面临着各自不尽相同的“烂摊子”,最集中的问题是这两类:

一,违约问题频出。

因为项目烂尾导致的违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商业层面的违约。如企业下单购买设备后又毁约不要了,或设备已经投产、货款却要不回来等情况,继而引发的催收讨债、锁设备、甚至闹上公堂现象在今年行业内屡见不鲜,违约一方,严重丧失了商业信誉。今年曝出的13件光伏行业设备合同诉讼中,中科云网、嘉寓、沐邦高科三家跨界企业案件就占据了5件。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7月份的行业年中会上的话,即当前光伏行业积累多重风险,包括货款拖欠、三角债系统性风险等。

另一种情况的违约,多发生在地方招商中的新建项目上。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违约,损坏的就是社会信誉了。当初地方为招引新能源项目,往往开出代建厂房、税费减免、人才补贴等优厚政策,项目终止意味着企业对地方政府构成违约,地方财政势必将蒙受巨大损失。事实证明企业不仅将面临地方政府的经济索赔,还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丧失了社会信誉,将来也很难再获得参与政府项目的机会。 

二、债务危机待解。

光伏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此前,这些企业为进军光伏,推出了一系列产能扩张计划募集巨资,债务由此激增。这些项目产能即使已经投产,前期投入也并未收回。铩羽而归后债务如何偿还,成为这些企业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

光伏、储能,在近几年中是不折不扣的具有确定性的投资“风口”和增长型的业务,部分上市企业跨界不乏抱着“造概念”的心态,主营业务的业绩已经不保了,这些企业“家底儿”本来就很薄,经历跨界投资和亏损,偿债能力进一步减弱。

典型如麦迪科技,跨界前资产负债率还不到17%,到今年已飙至72%;明牌珠宝的资产负债率也由33%飙升至近60%,棒杰、华民的资产负债率也都在70%以上。

金刚光伏跨界前账上现金只有7000万,跨界光伏的钱,都是找大股东欧昊集团借来的。而经过几年折腾,其资产负债猛增至112%,即使大股东豁免了其3.36亿元的债务,仍然是资不抵债。同样资不抵债的还有聆达,已被st,其项目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已进入预重整阶段。

光伏项目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的名单上,还有金刚光伏、向日葵、棒杰股份等。

在行业发展史上的多个周期内,每逢行业过热转而跌入低谷的故事多次上演。

本轮光伏的跨界热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时多疯狂,退场时就有多狼狈。造成当前一地鸡毛的原因,无非还是被此前景气的行业表象迷惑了双眼,忽视了经济周期规律。事实再次证明,投机心态最终害人害已,只有聚焦长期主义,才是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不二法则。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个人所得税是什么?据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个人从事活动所得的利益缴纳一定…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眼下很多装修的小伙伴都会选择全屋定制柜,但是在看到琳琅满目的木饰面样板时,常常感到眼花缭乱,更不用说那晦涩难懂的一连串专有名词:天然木皮、科技木皮、染色木皮、拼接木皮….脑子里简直浮现出100个问号。别急,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木皮,让你找到合适的全屋定制柜木饰面~天然木皮天然木皮,顾名思义

    2023年11月21日 创投
  • 继2023年10月12日成功上市后,主营农产品的十月稻田交出了首份半年报。财报显示,十月稻田上半年营收26.2亿,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同比增长30.6%,连续亏损多年总算打了个翻身仗。图源:十月稻田财报只是细看财报不难发现,十月稻田的主营业务大米产品在上半年营收同比微幅下滑,

    2024年9月19日
  • 近几年来,苹果将部分生产环节从我国转移出去并扩大在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的生产引发了不少的关注。而伴随着这些消息的传出,国内的“果链”企业们近几年也是经历了股价的跌跌涨涨、成长速度放缓,甚至有个别企业在被踢出果链后股价与营收经历了双重打击。以前车为鉴,并为了长远发展,不少企业开始转向华为或新能源汽车

    2023年10月31日 创投
  • 美团入港,意欲何为?胜算几何?,一直以来,大众都将美团的成功归结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此次进军香港,是美团出海的关键一战。如果能抢占一席之地,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美团生意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可复制性。

    2023年5月29日
  • 作为一项大型企业的员工福利现在不少公司的员工都有企业年金,但是因为这种措施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很可能出现在这个企业交了企业年金后跳槽到下一个企业又没有的情况!那么今天的这篇分享就…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头部主播们正走下“神坛”。过去一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头部主播们相继传出退居幕后的消息,先是辛巴表示直播电商赚不到什么钱,自己将会停止直播两年去潜心研究ai;复出的薇娅也再未开启直播,反而和被传退网的小杨哥一样入局短剧;前不久,降低直播时长和频率的李佳琦也转战娱乐圈。不约而同地选择淡出直播间,转而投入到

    2024年8月23日
  • 40枚金牌、27枚银牌和24枚铜牌,这是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成绩。突破的背后,这些奥运冠军究竟来自哪里,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自1984年重返奥运赛场以来,11届夏季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诞生322名奥运冠军。若根据奥运冠军的出生地统计,他们来自全国26个省份,除了广东、

    2024年8月15日
  • 东南亚是国内品牌出海的*站,而印尼(印度尼西亚)又是出海的重中之重。在东盟,印尼占了近45%的人口,出生率高,年轻人占比优于中国,收入快速提升,消费意愿强。名创优品等品牌在印尼的单店收益率远超中国。据了解,好麦多出海业务已有两三年时间,但一直没有把印尼当成重点市场。2024年年初,好麦多联合创始人赵

    2024年8月14日
  • 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渤海人寿秉持“金融为民”理念,近期围绕2023年“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宣教活动,向广大金融消费者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增强消费者

    创投 2023年10月11日
  • 云厂商「价格战」真相:有诚意,但不多,“价格战”是一个噱头,云厂商也会对标其他厂商的产品,不会盲目降价,从而发展成为一个不顾成本的价格战,因此,云厂商更多是在市场营销层面保证不落人后。对于一些身位落后但有资源的的厂商,在经过综合论证后也推出“买贵就赔”的举措,不失为另一种方案。

    2023年5月24日
  • 港股兖州煤业暴涨百分之20的事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很多投资者都在讨论这个话题,那么到底为什么兖州煤业这样大涨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企业宣布转型和布局新能源,作为国内最大煤炭生产…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随着国内酒店市场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在解决投资人痛点和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双重压力下,各个连锁集团旗下的酒店品牌纷纷进入新一轮迭代。伴随着出现的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想花大价钱改造”“改造后效果难以预测”“升级后的住宿体验能看到质的飞跃吗?”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投资人越发理性的投资思维下,投资一家酒

    2023年12月1日 创投
  • 一大批人,正在赶去上海,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人才吸引力强劲。

    2023年7月4日
  • 日前,业内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阿里游戏重大人事变动水落石出。阿里集团旗下游戏品牌灵犀互娱负责人詹钟晖(花名:叮当)发布内部信表示,自己与陈伟安将于财年末(3月31日)卸任,其岗位将由《三国志·战略版》制作人周炳枢接任。内部信中提到,“随着人才梯队日渐完善,灵犀的年轻人们成长迅速,已能担当带领灵犀继续发

    2024年3月13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