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并购潮来势汹汹,最高交易额超140亿 -k8体育

近期,并购基金密集成立。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10月,共有33家上市公司披露关于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公告,其中聚焦在医疗板块的就多达7家。另外,央企及国资层面也在发力,现已落地多个并购基金,包括总规模30亿的亦庄康桥医疗健康并购基金以及中西部首只医药并购基金——成都蓉创先导股权投资基金。这

近期,基金密集成立。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10月,共有33家上市公司披露关于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公告,其中聚焦在医疗板块的就多达7家。另外,央企及国资层面也在发力,现已落地多个并购基金,包括总规模30亿的亦庄康桥医疗健康并购基金以及中西部首只医药并购基金——成都蓉创先导股权投资基金。

这当然离不开政策的推动。9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购六条”,这与今年4月发布的“国九条”遥相呼应,其核心都是在表达对并购市场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产业链之间的吸收与整合。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未来还将继续升温,并购基金的设立也将很快进入爆发期。

药企并购潮来势汹汹,最高交易额超140亿

图1.2024年以来我国医药领域部分并购交易情况

而在这之前,医药领域的并购整合其实早已暗潮涌动。今年以来,医药企业整合重组体量激增,并且诞生了多笔历史性交易,包括“首例h收a”、“港交所十年内*医疗并购”、“港股18a首例反向收购”等。与此同时,相关并购传闻也层出不穷,比如传奇生物就被爆收到超百亿美元的并购邀约;另外还有赛诺菲,同样被指出正在过会讨论天价收购中国标的。

种种迹象无一不在证明:医药并购潮已经静悄悄来了。

01

潮水为何汹涌?

2023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以总价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这是mnc首次整体收购中国biotech。从这之后,中国biotech收并购大潮正式掀起,多起重磅并购事件相继发生,包括新诺威医药斥资76亿收购石药百克、genmab加码18亿美元押注普方生物,以及近期biontech宣布以9.5亿美元将普米斯生物纳入麾下。

药企并购潮来势汹汹,最高交易额超140亿

图2.近5个半年度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交易量(数据来源:it橘子)

事实上,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下以及正在洽谈的还有很多。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今年已有183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重组事件相关公告,其中9月24日“并购六条”政策后的有112家,而在这之中与生物医药直接相关的多达30家,包括中生制药、泰格医药、东北制药、科源制药等均在内,涉及总金额超过百亿元。

这*是中国医药史上难以见到的一幕,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寒冬下,频繁的交易以及巨大的资金流动都让行业人士开始产生一个关键性疑问,即并购潮为何会在当下风起,又为何会来势汹汹?

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首先是被并购方,也就是“卖方”,其对于并购的直接需求是先活下去。受资本寒冬以及ipo渠道持续收紧影响,过去两年,整个医药行业都在寻求更多样化的退出路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验证,并购重组开始被行业广泛认可,并被认为是当下*的退出通道。

对此,某资深人士表示,“虽然ipo仍然是利益*化的一种退出形式,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行业的复杂性增加,少医药企业当前已经很难再上市,再加之lp层面的压力不断叠加,被并购逐渐成为了必选项。另一方面,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之中,不少医药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如果仅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现阶段在向前的难度较大,而并购重组则有可能使其焕发第二春。”

以*st景峰为例,在被收购前,其已经连续五年处于亏损状态,并在2023年因为期末净资产为负,其股票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转机发生在今年8月,在被石药正式接管之后,*st景峰在52个交易日内收获了44个涨停板,成为下半年两市涨幅*的股票,上涨势头甚至超过了一直领跑的深圳华强。

说完“卖方”,接着再聚焦到“买方”,也就是并购方,其花钱的核心是“做大做强”。通过观察,动脉网发现,在当前众多并购新闻中,大致会出现以下关键词,包括“扩展某某某管线”、“补强某某某领域能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等等,其动机显而易见,就是希望通过收购来扩张市场份额或补全自身业务短板,以此来实现更大的产业布局。

事实上,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并购方虽然多为大药企,但同样面临着生存压力,比如专利悬崖、研发效率和市场拓展层面的比拼以及对于增量市场的挖掘和布局等等。尤其以大药企最害怕的劫——专利悬崖为例,据交银国际统计,在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上市的第二年,原研药销售额就将下降60%以上,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并购则有可能实现缓解。

以武田入股亚盛为例,其获得的奥雷巴替尼不仅能够接棒即将在2026年专利到期的自身产品普纳替尼,同时也可以在未来抗衡诺华的明星产品阿思尼布。另外还有genmab,在高价收购普方生物后,其获得的下一代adc候选药物组合,包括三个临床阶段管线和多个临床前管线,刚好可以对其进行补充。

而除了交易双方各自的生存需求,医药行业自身的更新和迭代同样是当前并购潮掀起的主要原因。对此,某资深人士谈道,“历史的经验不断在证明,当一个经济体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一旦叠加重大技术革命和资本市场关键制度革新,必将带来一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而当下的医药领域刚好就处于这一变革节点。因此,并购不仅能够将竞争力不强的公司进行出清,同时还可以对上市药企的估值进行调整和修复,是快速实现行业规模化以及集约化发展的实用性工具。”

02

三次并购潮,分别踏入不同的河流

事实上,当前并不是我国医药行业*次并购潮,往前追溯还有两次,一次发生在2000年前后,这一阶段是快速扩张期,因此并购更多发生在同业之间。以石药集团的创立为例,其就是由河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石家庄二药企业集团等强强联合组建而成。

第二次并购潮发生在2018年前后,这一时期的行业主题已经更迭为转型升级,因此并购的目的也多为获取新技术,或者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传统药企向创新药转型,并购就是其重要的兑现方式之一;另外,包括房地产、家电、互联网、食品等领域通过并购跨界医药,也是在这一时期集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健康领域共发生140起并购事件,涉及总金额近660亿元。

第三次,也就是当前这一次,其开始于2023年,并在今年迎来大爆发,而与前两次相同,这一次并购的本质仍然是增长,但已经出现了很多细微变化。

首先*个变化是从被并购方的角度来看,其标的已经从中成药、仿制药、原料药等逐渐转变为了创新药,并且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主要以一些干净优质的小市值医药企业为主。对此,某资深投资人谈道,“虽然当前并购政策已经放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biotech都有资格站上谈判桌,优质的并购对象仍然有严格的标准,其要么有先进的技术优势,要么有独特的业务模式,要么有健康的财务表现,即便利润不高,但至少不能有巨大的金额亏损。”

第二个变化则来自并购方,越来越多的mnc开始成为并购主力,并正在疯狂扫货中国创新药资产。据悉,从阿斯利康完成*笔并购开始,当前已经有多家mnc加入了并购中国创新药队伍,包括诺华、武田、默沙东、赛诺菲等均在内,并且投入力度极大。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中国创新药当前已经具备与全球*技术直接叫板的实力,市场价值较高;另一方面则是mnc可以借收购进入中国市场,并以此打开更大的盈利空间。

药企并购潮来势汹汹,最高交易额超140亿

图3.2021-2023年mnc在中国区营收及占比变化(数据来源:it橘子)

与此同时,对于mnc来说,当下也是低价购入中国优质biotech的*时机。这是因为受ipo缩紧、资本寒冬等影响,国内大部分biotech当前都面临着一定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对于被并购的需求相对强烈,而为了促成交易的达成,在价格上稍作妥协已经成为共同选择。

最后一个变化则体现在并购形式上,“借壳上市”、“借船出海”、“newco”等创新概念相继涌现。先说借壳上市,以港股18a*反向收购案——嘉和生物和亿腾医药的合并为例,作为国内头部cso企业,亿腾医药在近几年多次上市未果,而嘉和生物则早在2020年港股上市,因此在交易完成后,亿腾医药刚好可以借嘉和生物的壳来圆上市的梦。当然,作为“壳”的嘉和生物也能通过亿腾医药的商业化能力和研发能力,以此来摆脱亏损困境。

然后是“借船出海”。近一两年,国内医药企业都在谋求出海,而并购刚好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比如和黄医药,借助于武田的市场经验和拓展渠道,其自身创新药产品呋喹替尼当前已在海外市场大卖,今年上半年就收入1.305亿美元,这相当于呋喹替尼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售额。而这还只是开始,根据呋喹替尼的市场预期,其海外销售峰值将有望超过15亿美元,这意味着,和黄医药未来还将继续躺赢。

最后要谈到的是“newco”,所谓“newco”,一般是由资本攒局成立,药企将管线剥离出来授权给这家newco后,获得一定的股权和资金,最后的结局是以大价钱卖给mnc,或者在资本市场上市。9月9日,一家新晋成立的公司candid therapeutics收购了两家中国biotech通过授权产品联合创立的newco公司,分别为岸迈生物与foresite成立的vignette bio,嘉和生物与two river、third rock成立的trc004。candid通过收购获得两家公司两款双抗产品,并完成3.7亿美元的a轮融资。

因此不难看出,当下这一轮的并购潮不同于前两次是以长期效益为主,这一次更注重的是变现逻辑,主要是希望通过并购在短期内获得不错的财务回报,并以此来摆脱在管线、市场以及lp层面的困境。

0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以预见的是,医药并购潮未来还将持续火热,更多重磅交易也将因此达成,而一些医药企业则可以借此逆袭,并在产品和市场上实现创新和颠覆。

药企并购潮来势汹汹,最高交易额超140亿

图4.近十年最失败的6起百亿级医药并购案例

这是相对理想的局面,但实际上,并购作为一种交易,仍然有一定的失败率,这在大药企身上也时常发生。比如艾伯维,2016年曾斥资以102亿美元高价收购肿瘤药企stemcentrx,原本是希望摆脱对修美乐产品的依赖,但在完成收购后不久,stemcentrx就因新药rova-t研发失败而坏消息不断,最终不得不无奈退出,天价并购费也因此打水漂。

事实上,这是比较普遍的并购风险,主要是因为前期尽调不完善,而对行业变化及其管线推进的预判不足。除此之外,对于我国医药领域来说,因为并购环境整体并不成熟,再加上我国部分药企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资本运作能力也都较弱,因此在并购交易中还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2024年1月,葛兰素史克宣布和aiolos bio达成收购协议,成功将其核心管线aio-001收入囊中。实际上,这款药物来自于我国恒瑞医药,2023年8月,恒瑞将其授权给aiolos bio,而在6个月后,aiolos bio就被葛兰素史克收购。不到半年,恒瑞医药就因此被赚差价。事实上,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这意味着在并购层面,我国药企还需要“补课”。

最后一点局限性则在于“病急乱投医”。对此,某资深人士谈道,“受资本收紧以及投资谨慎影响,当前不少医药企业的并购需求相当强烈,再加上现阶段正处于并购热潮,被并购的机会显著增多,因此很容易造成‘盲目交易’,而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不能解决眼前困境,反倒还会使药企越陷越深。”

所以整体来看,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整合的有效手段,并购是积极的,对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的发展和成熟也是必要的,但它有门槛,同时也有风险,因此需要谨慎,尤其是在当前并购爆发期,更应该保持理性,在最合适的时候坚定出手。

参考资料:

1.《并购潮的风,何时吹到biotech?》——深蓝观;

2.《当下最强的主线之一——并购重组》——证券市场;

3.《医药大并购时代来临:多起史诗级交易,登上那艘“诺亚方舟”》——健闻咨询。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这也许是极具风向标的一幕。最新一场访谈里,迪拜皇室成员谢赫·阿里·拉希德·阿里·萨伊德·阿勒马克图姆(sheikh ali rashed alsaeed al maktoum)公布:将在中国香港开设家族办公室,管理规模5亿美元。来自迪拜皇室阿勒马克图姆家族,谢赫·阿里正是迪拜酋长的侄子,妥妥的中东豪

    2024年3月20日
  • 今年的暑期档口碑、票房双丰收,但在电影票房“节节高”的同时,关于电影票价的吐槽不绝于耳,“电影票价为何这么贵?”“19.9元一张的电影票怎么不见了?”看电影真的越来越贵了吗?01 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有北京市民称,周末在家附近的影城买了两张《封神*部》的电影票,花了100多块。她常趁着闲暇时间

    创投 2023年8月23日
  • 11月17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超亿元投资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次投资将支持北醒加速推进强感知激光雷达的升级及量产应用。这是继今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北醒联合研发了国内首款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北曜beta后,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北曜beta激光雷达针对l4 自动驾驶运营场景设计

    创投 2023年11月19日
  • 临近年尾,很多人都开始为明年做打算,那么到2022年有哪些项目,适合在农村做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介绍几种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比较推荐的一个项目是农业书吧,现在大家处于一个物质非…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投资界-解码lp获悉,在近日举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上海正式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与前不久落地的千亿三大先导母基金不同,此次落地的未来产业基金,瞄准的是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上海争抢新兴产业的决心不言

    2024年9月11日
  • 每一位网球少年,都有一个冠军梦,在网球逐梦的路上从来都不会停止。8月11日,金地集团年度云服务品牌活动——2023金地集团业主青少年网球之星总决赛圆满收官。本次“金地集团业主青少年网球之星全国总决赛”,经过金地七大区域31城网球选拔赛,从全国322名参赛青少年业主选手中,最终选拔出13名种子选手晋

    创投 2023年8月15日
  • 现在很多的农民工朋友都厌倦了出门打工的生活转而选择返乡创业,那么在农村有哪些项目值得大家尝试算是非常适合的呢?接下来的文章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情! 首先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农村最不缺…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上海闵行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4.6亿,全国第一

    最近,上海闵行区区杀出一个超级隐形冠军:博雷顿科技,向香港交易所发起ipo冲刺。它的主攻产品是:新能源(电动)工程机械设备,比如电动装载机、电动宽体自卸车,广泛应用于矿业、物流、建筑等行业。在新能源装载机领域,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算,博雷顿在中国相关造商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6%。在电池容量

    2024年11月13日
  • 二次元,是近期一线商场的财富密码。在一线城市,许多商场二次元浓度爆表。走进上海静安大悦城,商场内随处可见的动漫角色立牌,高度还原动漫角色的coser,接连不断的快闪活动,都让前来打卡的年轻人觉得不像是在逛商场,更像是在逛长期的漫展活动。也有不少像百联zx这种,由老商场爆改成的二次元圣地。当然,二次元

    2024年8月15日
  • 7月末的一天,我从上海地铁7号线的终点站下车。这一站名叫“花木路”,它是距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最近的站点之一。而新国际博览中心,正是第21届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的举办场所。所以你可以想象,在chinajoy如约而至的这几天里,附近的地铁站该是多么人头攒动。事实上,在列车逼近

    2024年8月6日
  • 万亿餐饮消费市场,正迈入“优衣库时代”。提到“优衣库”,大部分人应该都不陌生。过去20年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的股价上涨了27倍,成长为市值超5000亿人民币的巨头。2023上半财年,其综合收益更是高达1.47万亿日元(约合759亿元),同比增长20.4%,刷新了历史最高业绩纪录。这个“快时尚*”

    创投 2023年8月30日
  • 主机游戏行业可能要变天了。

    创投 2022年1月21日
  • 4月30日,由江西广电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二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开幕。在文博会开馆仪式上,“影响世界的江西”《天工开物》舞剧合作单位签约仪式举行,四特酒以舞剧江西首(预)演活动“官方赞助商”、“*指定用酒”身份与江西文演演出院线公司正式签约,强强联合,跨越时空,重现科学巨匠宋应星的创作历程,演

    2024年4月30日 创投
  • 戴震的野心太大了,能链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能链智电与海博思创合作,共同发展储能业务;另一方面,能链智电发布虚拟电厂产品,并自主研发了自动充电机器人、多款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产品。

    2023年6月28日
  • 在互联网上,一直流传着中产“三宝”的各种版本,从“萨洛蒙、lululemon、始祖鸟”,到“拉夫劳伦、lululemon、始祖鸟”,中产对lululemon的偏爱,始终未减。上述偏爱在近期lululemon发布的新一季财报中进一步凸显。截至2024年4月28日的2024财年*季度,lululemon

    2024年6月11日
网站地图